何智丽是中国体坛最富有叛逆精神的运动员。让球风波、远嫁日本、更换姓名、反戈一击、离异单身以及现在一个人在日本谋生都是她性格的写照。1987年2月,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印度新德里。何智丽作出了一个令中国乒乓球界震惊的选择:毅然决然地向中国乒乓球界几十年来的所谓“传统”挑战。那是世乒赛的女子单打半决赛,何智丽不服从中国乒乓球队的“让球决定”,在半决赛中淘汰了同伴管建华,然后又项着巨大的压力,在最后的决赛中击败了南朝鲜的梁英子,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世界冠军……那天晚上,何智丽哭了!尽管,她是一个不喜欢掉眼泪的姑娘。何智丽夺得了世界冠军。等待她的,却是一种无声的谴责。细心的人注意到,几乎国内所有的新闻媒介,在报道世乒赛时,将何智丽的名字一笔带过,以至于人们都搞不清楚她是如何击败管建华、继而击败梁英子的。只有上海的几家报纸刊登了一条简简单单的消息,并登了一条上海市政府给何智丽的贺信。仅此而已。但是,在中国乒乓球界,何智丽的所为,则被认为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天条”。她被认为是“违背集体主义光荣传统的典型”。而集体主义则是中国乒乓球队几十年来长盛不衰的法宝。在该不该“让球”的问题上,也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论。随后远嫁日本,变成小山智丽。在94年广岛亚运会上,小山智丽(何智丽)以夸张的庆祝方式决赛击败邓亚萍夺得金牌,这场决赛在乒乓球观众中也引发了轩然大波,多年后回首那场决赛,何智丽在央视镜头前说道: “虽然在球场上大家都那个,但是我感觉小邓还是个很了不起的选手。”1997年与丈夫离婚后,何智丽叫回本名,目前还在日本一家俱乐部工作,然而她并不认为重来一次自己还会选择乒乓球:“如果让我重新选择做运动员的话,可能乒乓球不会再是我的选择,锻炼身体是其他的,可能会改变一些方式,高尔夫、网球之类的。”
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因为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几位长跑冠军而闻名。他成功的秘密是因为有一个神奇的陪练,这个陪练不是人,而是一只凶猛的狼。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他训练的是长跑运动员,每天的第一课就是从家里跑过来。有一个队员每天都是最后一个,而他家也不是离得最远。教练甚至都对他说过让他改行去干别的。但突然有一天,他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钟。教练知道他离家的时间,教练粗估了一下,惊奇的发现,这个队员今天的速度几乎可以超过世界纪录。这个队员气喘吁吁地描述着他今天的遭遇:他在离开家不久穿过五公里的野路时遇到了一只狼。那野狼拼命地追他,他拼命地往前跑,那只野狼竟被他给甩下了。
听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大都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总在诅咒我们的敌人,或总在庆幸自己没有遇到可怕的敌人,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敌人而失魂落魄。这恰恰错了,我们应该为有一个敌人或者是强大的敌人而庆幸,为自己遇到艰难的境遇而庆幸,因为这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苦啊
陌生人之间的隔阂是什么,俺不知道。
但是,一个真心喜欢乒乓的人与不喜欢乒乓的人之间,距离有多深,俺很清楚。
所以,不会去废话,也不会在意对方的谗言。
说起“陪练”的话题,下面说说几个陪练的故事。
俺很清楚,在从初学者跨过爱好者的门槛之前,需要有多少陪练值得感谢,同时,也养成了自己乐于为初学者陪练的习惯。这是一报回一报的感谢之情。
俺很喜欢去星陆球馆,复旦之星球馆,和徐家汇球馆练球,原因就在于那里有许多陪练者可以相互练球!只不过,徐家汇球馆里,管理员大天魔的奉献几乎陪练到了极限,这往往让人不好意思。
练乒乓的人都知道,需要和高手练球才会进步更快一些。但是,练球本身也是一个积累手感的过程,和低手练球,未必是浪费精力和时间,有时候也是一种调整手感的方式。
星陆球馆的杨馆长是位有心人,他注意到了星陆球馆的练球者往往整体上水平不低,有时候会吓退那些初学者。由此,他非常有针对性的组织了一批陪练者,给予费用上的优惠,以鼓励他们乐于和低手陪练,促成良好的练球风气。
因此,作为初学者的时期,俺往往就得益于这批陪练者的细心指点和高水平的提升作用。象老程,张进伟的陪练形象,几乎是让初学者难以忘记的。
当一个初学者学会了基本动作之后,往往担心发力不足,强攻无力。练球的时候一味暴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陪练者带来的低效率也可以想象。
有一回,一位中年球友就很有善意地向俺指出练习基本功的奥妙,并且要求俺在动作还原,落点控制与培养手感上多下功夫。并且,他乐于为俺陪练,不断喂出好球,让俺练习的得心应手。
在俺正手攻练习到了一定熟练的程度,球友老毛为了练习生胶防御的手感,也会主动要求与俺对练攻防。
实际上,如果论乒乓资历,这些陪练者的水平远远超出了俺的几个层次。
总结而言,没有陪练的支援,任何人想从初学者迈入到爱好者的水平,几乎是无望的,毕竟乒乓是两个人对抗的竞技项目。
三四年过去之后,现在回头再想当初自己的长球过程,不得不深深感谢这些专业球馆的友好风气,与陪练者的善意相助。
所以,现在再看到那些初学者之间练球低效的现象,深表同情之时,也不得不怀疑,如果不真心喜欢乒乓,不愿意积极学习乒乓技术的人,是否应该占用任何乒乓俱乐部组织的活动名义?
按照俺的试探经验,俺不得不遗憾的告诉大家,一个不真心喜欢乒乓,不愿意在乒乓技术上获取上进的人,但又想在乒乓乐园里占尽便宜的人,往往是心术不正,会在“乒乓之外”的地方下功夫,最终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可怕效应。
很苦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