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李元昊于大庆三年(1038年)称帝后,宋夏之间爆发了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导致了重熙增币。尔后仁宗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国家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朋党。由于仁宗一向最厌恶结党营私,这些官僚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在边疆上,仁宗任用大将狄青,先后弭平了南蛮侬智高的叛乱和西夏的挑衅。
丁谓勾结入内押班雷恭允,专擅朝政,丁、刘二人因权力的膨胀而发生的矛盾则构成了政局的另一面。首先,在起草真宗遗诏的问题上,丁谓为了取媚于太后,欲删去“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中的“权”字,但在王曾的反对下没有得逞。经过一番斗争,丁谓弄权的阴谋被挫败,王曾一派的势力有所增强,皇帝与太后共同参与朝政的体制得以确立,政局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下来。当政的吕夷简、夏竦、张耆、范雍、陈尧佐等人或为其所进用、或攀附以自保,内侍罗崇勋、江德明、任守忠等皆为刘太后之爪牙。
宋仁宗刚登位的时候,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刘太后名正言顺地取得了统治权。由于仁宗年幼,朝政基本上操纵于刘太后与丁谓二人之手。刘太后也表现出强烈的专权欲望。为树立自己女主的威望,礼仪制度,处处都欲采用皇帝的规格,对宋朝开国以来的所谓“祖宗家法”的政治传统构成极大的挑战,这就引发了以参知政事王曾为首的一批大臣的不满,两者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斗争,成为这一时期政局的主要特征。
简单介绍一下,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答案补充 但是厉害的文官和武将没有找到,十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