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的春光》是冰心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该文写于1936年,在写作此文之前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冰心或是生病,或是杂事缠身。这样的思绪,不免使作者渴望自然春天的到来,祖国春天的到来。
然而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光,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去。这种情况难免使作者痛苦。
然而,春光好似有意,在作者九十日的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春光的烂漫、骄奢、光艳与迷人的景象,使作者饱尝了“一日春光”带来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写作背景
冰心听着窗外时时刮起的狂风,看着地面上被狂风卷起来的黄沙,就只能用雪莱的那个著名的诗句来安慰自己: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好容易盼到了一天,看见柳梢上出现了嫩黄色,春意就要来了。不料,当天下午,就下起了夹着雪花的冷雨。
又好容易盼到了一天,院子里的桃花终于开了,粉红色的花朵,夹在绿叶中间,仿佛在向人间宣告,春天终于来了。不料,当天下午,又刮起了夹着沙土的黄风。
这些可爱的花朵使冰心想起了快乐活泼的孩子,也使她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于是,在1936年的5月,她就为这些海棠花写出了一篇名为《一日的春光》的散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日的春光
一日的春光概括大概是作者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然而,春光好似有意,在作者九十日的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春光的烂漫、骄奢、光艳与迷人的景象,使作者饱尝了“一日春光”带来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里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惜春、爱春,强烈盼望春天到来的期望之情。
《一日的春光》中对“吞咽”的理解,先想它的常用意,狼吞虎咽,表现出饥饿和对食物的渴求,然后再放入文中,结合北平春天来得晚,去得快的特点,我们不难得出渴求春天,尽情享受春天。
【全国卷Ⅲ】《一日的春光》 (冰心)
14.“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15.“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6.“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
(2)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答案 14.①“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②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15.①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离。②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16.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秾纤适中,充满生机。17.(1)①“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②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2)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
《一日的春光》这个测试文本的命题是最能代表全国卷现代文阅读命题理念的。除了第 15题考查鉴赏分析之外,其他的问题均考查对作品的理解,这在思维的精确性上对考生要求较高。除第16题设问较简单之外,其他均是一题两问,这在思维的连续性上对考生要求较高。除第14题第1问和第17题第1问的作答围绕某一个点展开,其他的解答均涉及上下文较大的检索区间,这在思维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上要求较高。同时,因为取消了选择题,增大了总分值,这更凸显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区分度亦由此显现。文学作品阅读,与其说是对文学素养的考查,不如说是对思维水平的考查。这是全国卷多年命题尤为关注的。
第三,重视审美。 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 “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作为高考试题,文学鉴赏特别是古诗鉴赏当属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考查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