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以其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感天动地的艺术力量,载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史册。它的高度艺术成就,在于窦娥这个受尽欺凌而又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的塑造。作为高潮所在的第三折,则是刻画窦娥最精彩的部分。《窦娥冤》第三折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一、情节结构有张有弛、疾徐相间、疏密相成,富有鲜明的节奏感《窦娥冤》第三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窦娥谴责天地鬼神;第二部分是窦娥与婆婆诀别;第三部分是窦娥发下三大奇愿。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疾徐相间、疏密相成,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感。戏一开场便是监斩官厉声吆
第三折之场高潮戏,让窦娥尽情地倾诉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怨愤,集中地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这折戏按其内容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的哭诉。第二段写窦娥赴刑场途中和婆婆的诀别。第三段写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以昭示冤屈。
作者将历史上有关冤狱的传说故事熔铸成三桩誓愿,充分显示了窦娥刚强不屈的意志,也是封建社会被压迫者世代冤愤的升华。这些违反常理的誓愿在她被处死后竟然一一应验,这固然反映出所谓“天人感应”的唯心思想,但更主要的是,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剧作具有感奋人心的特殊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