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眼、诗眼和词眼从标题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即“题眼”。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哀江南》的整首诗如泣如诉,凄婉感人,从题眼“哀”即见。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诗眼、词眼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代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钥匙。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重阳词,情景交融,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和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二、语境分析,注意“冷”和“热”结合语境,从诗歌描写的景色“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岳飞的《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辛弃疾的《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柳永的《雨霖铃》“寒蝉、长亭、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晓风的凉寒,正是人物心境的悲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快船快意,使人神往。彩云轻舟,衬托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 三、语言特色及修辞方法 语言方面有清新、质朴、绚丽、含蓄等多种特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是一种清新的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的美。 含蓄的语言特点,则是意在言外,表现为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辛弃疾“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借古喻今,警告奸臣小人,不要猖狂得意,正如玉环飞燕即使得宠也不会长久,最终将会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高考考诗歌寓意实际上就是考含蓄的语言特点。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既是秦时明月秦时关,又是汉时明月汉时关,也是今时明月今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的悲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思之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谐音双关(“晴”——“情”) 杨柳——杨树柳树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谐音双关(杨柳——杨花柳絮——杨开慧、柳直荀烈士) 四、掌握各类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送别诗——注意谁送谁,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是别后的思念;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战争诗、思乡诗——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多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感伤。 五、从注释中捕捉信息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而诗人又往往用典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辛弃疾《摸鱼儿》中“长门事”的典故,是暗示自己受别人的谄毁,不受重用。“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则警告当权的主和派不要得意忘形,他们的结果也将是悲惨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不管是赏析全篇还是某一词句,是评价思想内容还是分析艺术手法,都要仔细审题,针对问题联系诗句作答。一要语言准确,二要表意流畅,三要深思精写。 古典诗歌形象、语言的鉴赏 古典诗歌形象的理解鉴赏 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例如,杜牧的《山行》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 古典诗歌形象鉴赏如何入手?1、借助诗歌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这首诗表面上刻画了一位新妇形象,实际上作者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2、借助诗歌形象,分析诗歌意境。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陶渊明《归园田居》——作者着力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静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场景,勾勒出恬淡闲适的意境。3、借助诗歌形象,体会诗中的哲理。在有些古诗中,作者往往在写景状物中渗透议论说理的成分,从而使读者在接受其形象感染的同时,对其中蕴涵的哲理仔细玩味后心领神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作者以登山所见和所悟,向我们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朴素的哲理。类似的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等。 古典诗歌语言的理解鉴赏 1、理解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含义,进而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抒情乐感强,要能评价具体词语的含义,特别要抓住饱含作者情感的词语。考题形式:给出意境,让考生去锤炼词语;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判断。由于诗眼本身不可能太直露地体现情感,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像的手段,并作整体阅读。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清新——用语新颖,生动形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以清新的笔墨,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明丽画面。 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 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质朴语言的典范。绮丽——用华美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像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作者用浓墨重彩点出了湖山的秀美,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灵秀形神和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隽永——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其中,让读者品味。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夜泊秦淮》作者用隽永洗练的笔墨,活用典故,对沉溺于荒淫无耻生活的统治者提出了委婉的批评。简练——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炼字、炼句。贾岛、孟郊的诗就属简练。
首先掌握这首诗词的主旨,然后分别从诗句的意境、思想感情、表达的哲理等方面进行回答
主旨 意境 思想感情 表达的哲理 诗人背景 写作手法等等都是很重要的~
主旨,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诗人背景,表达感情
这里有一本《唐诗宋词鉴赏》的书,你下载下来看看http://www.1878.cn/yishuchanglang/200810/31-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