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黑巧克力表面会起白霜

2024-10-27 21:09:5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黑巧克力表面有白霜是由于巧克力在短时间内经过剧烈升温导致。

巧克力的白霜分为两大类,一种叫脂霜,另一种叫糖霜。

糖霜的主要成分就是糖。比如,把在冰箱里冷藏的巧克力直接拿到室温,空气中的水分会在较冷的巧克力表面发生凝集,成为一滴一滴的小水滴。

那些水分会把巧克力中的白砂糖溶解出来,当水分蒸发后,白花花的糖就留在了巧克力表面。将巧克力置于非常潮湿的环境下也会导致糖霜的形成。

脂霜更加常见,对于巧克力品质也是更大的威胁。它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

在保存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那些低熔点的可可脂会融化。脂肪融化之后体积会变大,会挤占更多空间,而脂肪周围的其他物质还是固体。于是,这些脂肪就会从晶体间的空隙中被“挤压”到巧克力表面来,在表面结晶形成脂霜。

扩展资料:

巧克力购买、储存措施

消费者选择有规模,有生产能力,信誉好的大厂家制造的产品和知名的品牌。 

在购买后,消费者应该将巧克力放置在清凉、干爽、清洁的室温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远离水和其它异味。

保存巧克力时,温度和湿度最为重要,环境最好保持干燥。保存温度≤22℃,相对湿度≤55%。气温低于22℃时,只要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即可。

夏天温度过高时,可将巧克力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不要放在冷冻室。刚从冰箱取出的巧克力最好等它恢复到常温再食用,这样可以使巧克力香醇的味道充分散发出来。而打开包装的巧克力则应尽量密封冷藏保存。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巧克力表面为什么会有白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克力

回答2:

原因: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遇到温度变化时会产生物理性变化,尤其是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而代可可脂不会因温度差异产生表面霜化。

白霜、结晶导致巧克力表面颜色发生改变,只是因为巧克力的可可脂对温度太敏感的缘故。巧克力颜色、形状等物理变化,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也正基于此,巧克力在存储过程中,由于存储不当,可可脂会经历融化再凝固,可可脂溢出之后重新凝固,像一层白霜包裹着巧克力,虽然巧克力失去了光泽度,但这不是产品质量问题。

扩展资料:

另外,放进冰箱的黑巧克力在拿出来后,表面容易出现白霜,不但失去原来的醇香口感,还会利于细菌的繁殖。巧克力的实际生产过程极为复杂,从原料的挑选,到成品的装箱、入库,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几十道严密的工序。

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法规,并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完善。物流、仓储环节由于其规模性,如果储藏不当,就会发生虫害外部侵入的现象。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后储存巧克力时也应注意。

因此,建议消费者购买巧克力时应选择有规模,有生产能力,信誉好的大厂家制造的产品和知名的品牌。在购买后,消费者应该将巧克力放置在清凉、干爽、清洁的室温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远离水和其它异味。保存巧克力时,温度和湿度最为重要,环境最好保持干燥。

保存温度≤220C,相对湿度≤55%。气温低于220C时,只要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即可。夏天温度过高时,可将巧克力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不要放在冷冻室。刚从冰箱取出的巧克力最好等它恢复到常温再食用,这样使巧克力香醇的味道充分散发出来。而打开包装的巧克力则应尽量密封冷藏保存。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巧克力也闹乌龙,追踪巧克力生虫白霜的始作俑者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夏季冰箱里会致癌的食物黑名单

回答3:

巧克力具有易融特性。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巧克力就会开始融化,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为了避免巧克力在储藏过程中融化,巧克力应存放在干燥清凉处,最佳储藏温度为18~22℃。融化的巧克力如遇冷再凝固,可可脂再结晶析出,会在巧克力表面形成一种白色的晶体。这种现象在黑巧克力中较为常见。它不影响巧克力的品质,可放心食用。

回答4:

巧克力具有易融特性。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巧克力就会开始融化,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为了避免巧克力在储藏过程中融化,巧克力应存放在干燥清凉处,最佳储藏温度为18~22℃。融化的巧克力如遇冷再凝固,可可脂再结晶析出,会在巧克力表面形成一种白色的晶体。它不影响巧克力的品质,可放心食用。听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网里面有很多关于食品安全,营养科普,保健养生的知识,建议您去看看。

回答5:

因为黑巧克力在空气下会吸收水分 在溶解中会吸收热量 使巧克力表面上出现白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