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唐朝之前的诗一定是古体诗嘛?

2024-12-27 23:56:5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所谓近体诗就是律诗和绝句的统称。至于lz说格式符合近体诗,那除了字数、句数符合,格律也要符合,这样的极少数例子是有的,比如齐梁时期不少宫体诗、山水诗都是暗合了近体诗的一切要求,但是没必要把它们算作是近体诗。首先要搞清楚何为近体诗,周颙揭示了汉语声韵的规律后,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这种追求声律的风气和趋势,启发了后代诗人,唐代律诗、绝句就是这种诗歌潮流的产物。近、古体诗就是唐代用来区分是否是严格按声律创作的诗歌,这是到了唐代才形成的,所以唐代前没有近体诗的说法显然无误。lz说《七步诗》符合格式,是对近体诗的概念不明,所谓格式,从前所述,不光是字数、句数的限制,更有声律限制,这首诗当然不是近体诗,连暗合近体诗也不算。《七步诗》还有另一版本,所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五言六句,我们背的也并不是后人改编,关于这首诗故事很多,不论是哪种版本,也都不是近体诗。另外呢,南朝时期出现的暗合近体诗规矩的诗歌,也不是凑巧,是汉语文学、汉语诗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是符合文学追求音韵、声律整齐美的规律的。总而言之,唐及唐以后的诗人可以写作古体诗,古人却写不了近体诗,即使有作品合乎近体诗的规矩,也只是个别现象。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笑话,唐代有个秀才去乡试,写了一句“名山多奇宝”,同学都笑话他,说他写五言破了规矩,他却说谢灵运不是有诗“池塘生春草”吗?怎么偏我就破了规矩。这则笑话未必真实,但可以让大家知道,南朝时候对作诗是没有特成熟严格的限制的,到了唐代已经不同。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连他自己作诗也不能遵守,唐诗的格律严格来说要到中唐才成熟。五、七言绝句、律诗的成熟,非常好记忆,李白、王昌龄为七绝圣手,杜甫规范了律诗创作。我想说到这应该比较完备了,这些都是文学史的常识,可以找一套文学史,由魏晋至唐宋一观。

回答2:

近体诗又叫格律诗,格律诗的要求极其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工整,格律诗有六禁,先看曹植这首诗的韵脚,萁,泣,急,泣为第四声,属于仄声,进体诗要求韵脚必须为平声(一二声属平声),所以此诗不属于近体诗,归属于古风古体诗,格律诗极其工整又非常闻名流传于现在的,我可以推荐你赏读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无题》

回答3:

当然不能这样说了!划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标准是是否对仗,平仄,押韵区别是形式上的。唐朝以后也有古体诗,比如杜甫的《兵车行》。而唐朝前也有近体诗。

回答4:

记得好像老师说过是什么朝代前就都是古体诗,无论什么格式。。。静候大师吧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