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识讲,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为真知。此须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方能发出。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说:“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敏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他的谥号)叫做‘文’。”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翻译: 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识讲,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为真知。此须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方能发出。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说:“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敏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他的谥号)叫做‘文’。”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翻译: 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点击查看:《论语》里仁篇第四 《论语》全文
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