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商业化的利弊

论民俗商业化的利弊
2025-01-02 04:03:4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有句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地域性民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人文底蕴的标志。当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较量正在进行,社会的发展给民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带来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在现实条件下,更有效地保护、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俗商业化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启示。民俗市场示范的作用值得重视,一旦这些艺术大师的手艺成为“发家致富”的有效手段,文化传承问题自然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其经济效益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民众投身于各民族民间文化的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在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市场化中,应该坚持审美和使用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予以创造性的开拓,从而完成民俗文化向现代商品的转化。这种根植于乡土深处的口传心授的民间民俗文化,完全可以以自己的人文底气和崭新的产业形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记者看来,民俗商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这应该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的体现。以庙会、海会为例,这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认同的商品与文化的集会活动,既有娱乐的成分,更多含杂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从事小商品者的谋生这样两个层面,已经连续举办10多届的义县奉国寺庙会,其商业活动与民俗文化不分你我地交织在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因此,不能否认这样的一个事实:民俗文化和经济活动本身就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肉联系。

回答2:

利在于可以使更多的人关注民间习俗,弊在于商业化目的太重会使民俗变质、变味。

回答3:

民俗市场示范的作用值得重视,一旦这些艺术大师的手艺成为“发家致富”的有效手段,文化传承问题自然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其经济效益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民众投身于各民族民间文化的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
民俗的宗旨就是未经过任何修饰、雕饰的原生态文化。
原生态民俗是一种传承几千年的民间艺术,是人类的珍贵遗产。
民俗有自己独特文化内涵、保存自己独特风俗,乡土味十足,未经过任何修饰、雕饰。
传统民俗的泛商业化倾向,将会败坏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精神内涵,原汁原味的独特文化一旦丢失,贻害无穷。
例如:三月三武鸣歌圩,对歌、跳竹杆舞、抛绣球等壮族传统特色活动接连上演,被泛商业化。活动的内涵变了,过去表达男女间的情谊,现在变成了老少皆宜的全民娱乐活动。
游客纷至沓­来,商人闻歌而至,在带来就业机会与旅游收入的同时,让原本纯朴的民俗蜕变为商业化的旅游表演,她的生命力也会随着市场的疲软而失去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