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我们这里,有大小端午之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反而被称为小端午,五月十五被称作大端午。在这期间,吃粽子,吃绿豆糕,吃咸鸭蛋,还要插上一把艾蒿在门前,已经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程序了。绿豆糕是我从小就喜欢的食品,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每年的端午节,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否能吃到粽子,绿豆糕都要买一点尝尝。在我的感觉中,绿豆糕比月饼更为纯正和朴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新鲜的艾蒿插在门前,寓意着辟邪;待艾蒿风干后,又可将艾蒿泡水洗澡,可以消炎止痒等。而咸鸭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吃,妈妈也不知道,反正就这么延续下去。当然,端午节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最能体现我们这里端午气氛的,还是包粽子,吃粽子。和往常一样,妈妈在端午节还没有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包粽子了。粽子的原料是糯米,要泡上几个小时。以往的粽子,比现在的花样多一些,妈妈会在粽子里面加上红豆,或者是咸肉,或者是蜜枣。我们这里包粽子用的粽叶,学名叫箸叶,在我的家乡是随处可见。一般采摘回来后,妈妈会洗净后用水煮松软,就可以包粽子了。在包的时候,妈妈会将粽叶卷成圆锥状,将糯米装进这个圆锥里,并不断地用筷子捣,让糯米更严实些。如果包的红豆粽子,妈妈会在放糯米前,把一颗红豆放到最尖处,这样剥出来的粽子最上面就是一个红豆。糯米放好后,妈妈会将圆锥底部捏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时候的形状往往会根据粽子里面的原料稍加区别,这样当几种粽子在一起煮的的时候,可以分辨出哪些粽子是加了咸肉的,哪些是加了蜜枣的。最后,妈妈会用竹笋叶撕成的丝把粽子底部牢牢地捆起来,一个粽子就这样完成了。包好的粽子,妈妈会把每十个串在一起,放到锅里去煮,当水开的时候,粽子的清香会弥漫整个厨房,并蔓延到所有的房间。煮熟的粽子,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拿出来,选择自己喜欢吃的口味,剥开粽子,用筷子插着,蘸着白糖,尽情地享受。记得在小时候,每年至少要包两次粽子,小端午包了大端午还要包,所以小端午吃过的粽叶还要收好,洗净后大端午继续用来包粽子,整个粽子会伴随着大半个五月。现在粽子没有以往复杂了,甚至街上成品的粽子也是非常多,但对妈妈来说,端午节不包粽子,好像说不过去,对我们来说,不吃点妈妈包的粽子,会觉得这个端午节没有意思。很多的节日氛围,都是来自与此,传统,亲情……
可能是闲着没事。
端午节还分大小啊,听那个白痴说的,也许我太无知,我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