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最早将“教”与“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董仲舒

2024-12-27 06:33:1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汉语“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这三件快乐的事情,与治理天下没有关系。父母都在世,兄弟们很好,是第一件快乐的事;仰望天空不觉得惭愧,俯看行人不觉得惭愧,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好学生,然后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孟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第一次到齐都稷下时,可能已开始聚徒讲学。而最后一次到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已是学生众多名躁一时的大师了。

扩展资料:

孟子在教育的过程中认为。人的心性来自天赋与天相通,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扩充自身善端,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孟子认为教育对于施行仁政、巩固政权,实现社会的统一和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忽视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孟子认为开办学校抓紧教育工作很重要,这是因为教育能使百姓树立起人格追求的自觉性,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如此则天下归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三乐

回答2:

C 1.汉语“教育”一词的溯源   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的事情。19世纪后半期,中国人开始兴办新式教育,现代汉语中“教育”一词的通行,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教育话语由“以学为本”向“以教为本”的现代性转变。

回答3:

你好很荣幸地回答你的问题: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