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傅作义当水利部长?

难道傅作义很了解水利工程?
2025-02-01 11:00:2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后,对傅作义的工作安排,党中央准备安排他和程潜、张治中、龙云等起义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参加国防委员会并任副主席,毛主席说:“对傅作义这样安排还不够,因为傅作义的功劳比这些人要大。如果傅作义决定死守北平城,我们今天就不能有这个北平城了,也不能在这样的地方开会了。傅作义立了大功,一定要给他安排一个部长。”后来征求傅作义本人意愿,傅作义表示抗日战争期间在绥远时,曾在兴修河套水利工程方面做过一些事,积累了点经验,有兴趣到水利部工作,愿在后半生投身于水利建设事业,为国家做点实际事情。就这样,党中央尊重傅作义本人的意见,安排他当了水利部长。
说起傅作义与水利工作的渊源,1943年他任绥远省政府主席时,曾提出“治军治水并重”的口号,发放农田水利贷款,大兴水利。长官部成立了水利指挥部,统一调配军工、民工。军工所修干渠达1700里,支渠超过1万里,黄河后套地区水浇地面积数百万亩,粮食产量大增,一时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既解决了军民用粮,又增加了储备。1945年夏,傅作义请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测量队到河套,进行从宁夏石嘴山到后套的黄河流速、降波、河床变迁等一系列勘察。积累了珍贵的治理黄河的第一手资料。傅作义主政绥远几年间,屯垦治水,建设城乡,整顿金融,发展教育,使绥远成为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凡到过河套地区的人,都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确是绝无仅有的业绩。
中央在遴选水利部其他人选时,决定当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李葆华同志为水利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毛主席表示同意。当时中共领导人很尊重傅作义先生,在酝酿水利部领导班子时,请他推荐人选。毛主席说:“凡是傅提的人我们都要用。”傅作义推荐了两位民主人士,一位是张含英,原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一位是参加北平和平解放一起起义的刘瑶章,曾任国民党河北省党部主任委员、北平市长。这两个人都在水利部任了重要职务。张含英当了水利部副部长,刘瑶章当了水利部办公厅主任。傅作义还建议在水利部成立参事室,他自兼主任,一些起义的原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如覃异之、刘瑶章、黄翔等均为参事。
从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水利部部长(1958年2月后与电力工业部合并为水利电力部,仍任部长)至1972年10月17日中央同意傅作义辞去水利电力部部长职务的请求,整整连任了2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部连任部长最长的一位。

回答2:

其实他是想到海军去的,就委婉地说自己对水有感情,可是海军哪能说去就去的,既然对水有感觉,那水利部长算是最高级别的了,您老就呆着吧。

回答3:

本来不是水利专业出身,但当时国内的人才情况比较严峻,水利专业人才少,而且基本都不擅长于行政工作,所以找当时比较关注水利问题的人去作为部长,统合部门工作,由专业人才具体执行,由于当时的领导不像现在这样瞎指挥,所以部长是否专业出身并不影响专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