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是从长安到印度,唐僧为了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从长安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
参考资料玄奘——百度百科
长安——百度百科
印度——百度百科
唐僧取经是从长安到天竺。西天是指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唐僧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3]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玄奘
起点:西安。
终点:印度那烂陀寺。
1330年前的唐僧取经线: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拓展资料: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那烂陀,梵名Na^landa^ 。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语:Na^landa^ -sam!gha^ra^m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 Baragaon)。
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日王(梵S/akra^ditya )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比丘(梵Ra^javam!s/a )建立本寺,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
参考资料:那烂陀寺 百度百科
唐僧取经是从长安到天竺。
西天是指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
拓展资料: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唐僧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西天取经-百度百科
玄奘-百度百科
大唐长安城相国寺->;化生寺开讲->;洪福寺整装->;法门寺->;福原寺->;双叉岭:寅将军(老虎精)、熊山君(熊罴精)、特处士(野牛精)->;两界山->;蛇盘山鹰愁陡涧->;西番哈蜜国里社祠->;观音禅院:金池长老->;黑风山黑风洞:熊罴(黑风怪)、凌虚子(苍狼怪)、白衣秀士(白花蛇怪)->;乌斯藏国高老庄:高太公、香兰、玉兰、翠兰->;福陵山云栈洞->;浮屠山->;黄风岭黄风洞:黄风怪(黄毛貂鼠);虎先锋(猛虎精)->;流沙河->;莫贾氏(黎山老母):珍珠嵌锦汗衫;真真(观音)爱爱(文殊)怜怜(普贤)->;万寿山五庄观->;白虎岭:白骨夫人(白骨精)->;碗子山波月洞:黄袍怪(奎木狼李雄)->;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精细鬼、伶俐虫、巴山虎、倚海龙->;压龙山压龙洞:九尾狐狸、狐阿七大王->;宝林寺->;乌鸡国:全真道士(青狮);井龙王->;钻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云里雾、雾里云、急如火、快如风、兴烘掀、掀烘兴->;衡阳峪黑水河神府:鼍龙(猪婆龙);河神->;车迟国:虎力大仙(黄毛虎)、鹿力大仙(白毛角鹿)、羊力大仙(羚羊)[云梯显圣、隔板猜拳、砍头、剖腹、滚油锅]->;三清观->;智渊寺->;通天河水鼋之第:灵感大王(金鱼);老白鼋->;陈家庄救生寺:陈澄、陈清、一秤金、陈关保->;金兜山兜金洞:独角兜大王、纳锦背心、点钢枪->;解阳山破儿洞(聚仙庵)落胎泉:如意真仙(牛魔王弟)->;子母河迎阳驿照胎泉->;西梁女儿国:女王->;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幽冥界:谛听;六耳猕猴:随心铁杆槟->;火焰山->;翠云山芭蕉洞:铁扇仙(铁扇公主罗刹女);大力牛魔王->;积云山摩云洞:万岁狐王、玉面公主(玉面狐狸)->;祭赛国护国金光寺(伏龙寺):佛宝舍利子、九叶灵芝草(北高昌国;南月陀国;西本钵国)->;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万圣公主、九头附马(九头鸟)月牙铲、奔波儿灞(鲇鱼怪)、灞波儿奔(黑鱼精)->;荆棘岭木仙庵:劲节十八公(松树)、孤直公(柏树)、凌空子(桧树)、拂云叟(竹竿)[四操]、赤身鬼使(丹枫)、杏仙(杏树)、女童甲(丹桂)、女童乙(腊梅)->;小西天小雷音寺:黄眉老佛->;驼罗庄->;七绝山稀柿同:红鳞大蟒->;朱紫国:金圣娘娘、乌金丹(马兜铃)->;麒麟山獬豸洞:赛太岁(金毛犭孔)、有来有去、春娇(玉面狐)->;盘丝岭盘丝洞(九阳泉:香冷泉、伴山泉、温泉、东合泉、潢山泉、孝安泉、广汾泉、汤泉、濯垢泉;):七蜘蛛精[蜜蜂、蚂蜂、泸蜂、班毛、牛蜢、抹蜡、蜻蜓][黄鹰、麻鹰、狨鹰、白鹰、雕鹰、鱼鹰、鹞鹰]->;黄花观:百眼魔君多目怪(蜈蚣精)->;紫云山千花洞:毗蓝婆、绣花针、黎山老母->;狮驼岭狮驼洞:青狮、白象、小钻风->;狮驼国:云程万里鹏->;比丘国(小子城)->;柳林坡清华洞:国丈(白鹿)、美后(白面狐狸)->;镇海禅林寺->;贫婆国陷空山无底洞:半截观音地涌夫人毛姹女(金鼻白毛老鼠精)->;灭(钦)法国->;隐雾山折岳连环洞:南山大王(艾叶花皮豹子精)、铁背苍狼怪->;天竺国凤仙郡甘霖普济寺:上官郡侯[鸡啄米山、狗舔面山、灯焰燎黄金大锁]->;玉华州:玉华王父子->;豹头山虎口洞:黄狮精(金毛狮)、刁钻古怪、古怪刁钻;钉钯会->;竹节山九曲盘桓洞:九灵元圣(九头狮)、猱狮精、雪狮精、狻猊狮精、抟象狮精、白泽狮精、伏狸狮精->;金平府旻天县慈云寺金灯桥->;青龙山玄英洞:辟寒大王(犀牛精)、辟暑大王(犀牛精)、辟尘大王(犀牛精)->;舍卫国百脚山(宝华山)鸡鸣关给孤独园布金禅寺(祗园)->;大天竺国:天竺国公主(素娥)->;毛颖山:玉兔->;铜台府地灵县:寇洪(大宽)、穿针儿、寇梁、寇栋、姜坤三->;华光行院->;灵鹫山玉真观->;凌云渡->;无底船:宝幢光王佛(接引佛祖)->;大雷音寺->;珍楼宝阁->;通天河->;陈家庄->;长安望经楼:唐太宗->;誊黄寺录副本->;雁塔寺诵经->;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