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个比较全的,您慢慢看噢~
.APS:存放二进制资源的中间文件,VC把当前资源文件转换成二进制格式,并存放在APS文件中,以加快资源装载速度。资源辅助文件。
.BMP:位图资源文件。
.BSC:浏览信息文件,由浏览信息维护工具(BSCMAKE)从原始浏览信息文件(.SBR)中生成,BSC文件可以用来在源代码编辑窗口中进行快速定位。用于浏览项目信息的,如果用source brower的话就必须有这个文件。可以在project options里去掉Generate Browse Info File,这样可以加快编译进度。
.C:用C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
.CLW:ClassWizard生成的用来存放类信息的文件。classwizard信息文件,ini文件的格式。
.CNT:用来定义帮助文件中“Contents”的结构。
.CPP或.CXX:用C++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
.CUR:光标资源文件。
.DEF:模块定义文件,供生成动态链接库时使用。
.DLG:定义对话框资源的独立文件。这种文件对于VC工程来说并非必需,因为VC一般把对话框资源放在.RC资源定义文件中。
.DSP:VC开发环境生成的工程文件,VC4及以前版本使用MAK文件来定义工程。项目文件,文本格式。
.DSW:VC开发环境生成的WorkSpace文件,用来把多个工程组织到一个WorkSpace中。工作区文件,与.dsp差不多。
.EXP:由LIB工具从DEF文件生成的输出文件,其中包含了函数和数据项目的输出信息,LINK工具将使用EXP文件来创建动态链接库。只有在编译DLL时才会生成,记录了DLL文件中的一些信息。
.H、.HPP或.HXX:用C/C++语言编写的头文件,通常用来定义数据类型,声明变量、函数、结构和类。
.HLP:Windows帮助文件。
.HM:在Help工程中,该文件定义了帮助文件与对话框、菜单或其它资源之间ID值的对应关系。
.HPJ:由Help Workshop生成的Help工程文件,用来控制Help文件的生成过程。
.HPG,生成帮助的文件的工程。
.ICO:图标资源文件。
.ILK:连接过程中生成的一种中间文件,只供LINK工具使用。
.INI:配置文件。
.LIB:库文件,LINK工具将使用它来连接各种输入库,以便最终生成EXE文件。
.LIC:用户许可证书文件,使用某些ActiveX控件时需要该文件。
.MAK:即MAKE文件,VC4及以前版本使用的工程文件,用来指定如何建立一个工程,VC6把MAK文件转换成DSP文件来处理。
.MAP:由LINK工具生成的一种文本文件,其中包含有被连接的程序的某些信息,例如程序中的组信息和公共符号信息等。执行文件的映像信息记录文件。
.MDP:旧版本的项目文件,相当于.dsp
.NCB:NCB是“No Compile Browser”的缩写,其中存放了供ClassView、WizardBar和Component Gallery使用的信息,由VC开发环境自动生成。无编译浏览文件。当自动完成功能出问题时可以删除此文件。编译工程后会自动生成。
.OBJ:由编译器或汇编工具生成的目标文件,是模块的二进制中间文件。
.ODL:用对象描述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VC用它来生成TLB文件。
.OLB:带有类型库资源的一种特殊的动态链接库,也叫对象库文件。
.OPT:VC开发环境自动生成的用来存放WorkSpace中各种选项的文件。工程关于开发环境的参数文件。如工具条位置信息等。
.PBI、.PBO和.PBT:由VC的性能分析工具PROFILE生成并使用的三种文件。
.PCH:预编译头文件,比较大,由编译器在建立工程时自动生成,其中存放有工程中已经编译的部分代码,在以后建立工程时不再重新编译这些代码,以便加快整个编译过程的速度。
楼上答非所问,我的回答是用命令行,把结果重定向到文本文件,大概这样:
debug 你的调试选项 > d:\debugresult.txt
debug >d:\list.txt
就是输出到d盘的list.txt文件。
在原来的DEBUG 命令行的末尾追加 >file.txt
然后再作debug的操作,这样debug的现实内容就到file.txt的文件中去了。注意,这时显示的内容你就看不见了,命令输得正确与否也不知道了。
如果你先把要输入的命令预先规划好以后用记事本输入到一个文本文件中,假定文件名是cmd.txt,cmd.txt的内容假设如下:
u 100
d 200
q
假定你要调试的文件是 xxx.exe 用如下命令行:
debug xxx.exe
你可以得到想要的内容了。
作成cmd.txt文件的时候最后不要忘了 q 命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