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主要女性人物“金陵十二钗”,依次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作者描写她们不但性格特点各异,而且刻画得入木三分,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甚至每一句说话,都无不展现她们独特的性格,当真令人叹为观止;各人的命运遭际也与各人的性格特点有着某种联系,顺理成章,命运各各不同。
林黛玉的性格用“凄美”二字来概括最恰当不过。她袅娜娇美,弱质纤纤,仿佛一株弱柳,一阵微风都可使她摇摆不定,而且多愁善感,自卑心强,疑心重,对任何人事都疑云深锁,经常终日郁郁,泪痕满面,可以说,哭是她一生的全部内容,好像她降临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哭;但她才思敏捷,写诗、赋词、对联、猜谜等样样精通,而且每每有感而发,诗词意境常常压倒群艳。她和宝玉彼此真情相爱,但在这没落的、腐朽的封建社会环境之下,真情相爱是不允许的。他们的爱情终归被贾母王熙凤她们扼杀了。最后,黛玉无意中得知宝玉已和宝钗成亲,万念俱灰,终于呕血而死。我常常想,作者是不是太狠心了,林黛玉这样一个娇纤而可怜的弱女子,却安排如此悲惨的命运,但转念一想,小说如果不是这样构思,就可以想像,《红楼梦》自始至今肯定没有“红”过。 薛宝钗是一个性格温柔、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又有涵养、很会猜度长辈心态的美人。她善于搞好人际之间的关系,与人和睦相处,容易讨得长辈的喜欢,这是她后来与宝玉成亲的重要因素。她心思细密,做事较稳重,又有分寸,考虑周详,薛家有什么家事,她母亲薛姨妈都经常采纳她的意见。她文才方面也有特长,有人不开心时,善于用“典故”来开导人。她也知道宝玉和黛玉两个自小真心相爱,但世事难料,当她得知自己将与宝玉成亲时,的确欢喜了一阵子,以为终身有靠,今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了,但宝玉真正爱的是黛玉,成亲当晚,得知自己的爱情被贾母她们愚弄了,知道无法违抗,虽然敷衍了一段日子,最终还是出家了。这样,宝钗正应了“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元春是贾府“四千金”之首,她出生于正月初一,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正因此贾府才兴盛、荣耀一时。一次正月十五的省亲,朝廷和贾府特别大兴土木,花银无数,为她兴建了占地万顷,极其奢华的大观园,亭台楼阁,曲径流溪,奇花异卉,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她在皇宫中虽然荣华富贵,但也认识到宫廷内部的黑暗;她思亲情切,常常赐书籍、笔研、钗帕和古玩之类给贾府的亲人,以慰思亲之苦;她最牵挂的人,除了贾母之外,第二就是宝玉和他的仕途了,她和宝玉虽属姐弟,犹胜母子,自小教诲宝玉读书做人,进宫后,还念念不忘向亲人打听宝玉的学业进境情况,可见,她期望宝玉能为贾府门楣增辉那种殷切之情了。她被幽禁在皇家深院这一“见不得人的去处”,而“终无意趣”。自从省亲之后,再无机会出宫,内心郁郁,最后暴病而亡。 贾探春虽是庶出,但生得身长腰细,俊眼顾盼,神彩飘然,使人见之忘俗。在大观园“群艳”中,是最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他非常有才干,是一个既能工于诗赋,又能审时度世,处事果断,绝不循私的人。但为了明折保身,又是一个对亲人不留情面的忘恩者。当凤姐抱病时,把荣府事务暂托她、宝钗和李纨代理,其母赵姨娘一来以为有门路可钻,二来倚老卖老,三来欺她们年轻,不敢怎样,想捞点便宜,到她们面前指手划脚,无理取闹,要这要那,被探春凛然骂了几句,碰了满脸的灰。但是,这样一个有能干、有志气的小姐,也逃不脱命运的摆布,最终“一帆风雨路三千”,孤零零远嫁海疆,不得与亲人相聚。 史湘云是贾母娘家的侄孙女,自小父母双亡,寄养在叔父家,但叔婶并不疼爱她。贾母见其幼小可怜,经常接来贾府,可算是在贾府长大。她是一个快嘴快舌,天真烂漫,毫无机心的乐观派,喝醉酒后无忧无虑地在芍药花下睡大觉;她还喜欢女扮男装,在大观园众姐妹中,她算是最淘气的了。她后嫁青年公子卫若兰,也算书香世家,婚后夫妻恩爱,和谐相处,但好景不长,相公就得病死了,所以,她的命运结局也不乐观。 妙玉是寄居在大观园中栊翠庵的带发修行的尼姑,是唯一一个跟贾府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十二钗”女性。她既天生丽质,气若幽兰,又极通文墨,谙熟典故,却又性情孤癖,孤芳自赏,洁癖成性,不与俗人为伍。在大观园里,她最谈得拢的只有两个人,一是惜春,二是邢岫烟,但对后者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只因是年幼时的邻居游伴才相交而已。她虽遁入空门,却又尘缘未断,小说虽没有明写她喜欢谁,但从字里行间,我也体会到她眷恋宝玉,从她以“槛外人”身份寄柬祝贺宝玉诞辰这一节可见一斑。她的命运是最惨的,跟她的洁癖恰恰相反,因无意中听了林黛玉凄怨的琴音,当晚静坐时,心猿意马,无法收慑心神,以致走火入魔,终于落入淫盗的魔掌,被劫持而去,不知所踪。 贾迎春是贾府二小姐,贾赦之女,庶出。她美丽善良,温柔沉默,但老实无能,天性懦弱,为人处世只知退让,任人欺侮,有个浑号叫“二木头”。她更乏才情,其她姐妹们都各有专长,唯独她一无是处,作诗猜谜远远不及她们;对周围的事情不问不闻,漠不关心;不但如此,甚至于别人踩到自己头上了,也只知忍让。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她父亲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起,不听劝阻,硬推她入狼窝,嫁给恶棍孙绍祖。试想闺阁弱质,哪经得起折磨?可怜“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不到一年就被夫君虐待而死。 贾惜春是贾府四小姐,宁府贾珍之胞妹。她年纪较小,起始看不出他的性格雏形,也不擅长作诗赋词,但也参与诗社,雅号“藕榭”,她的最大特长是作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在大观园中,她与尼姑妙玉志趣相投,日常接触的人多是栊翠庵的尼姑,这或多或少对她后来的孤介性格不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亲身目睹贾府的衰败,更兼三个姐姐的不幸命运,逐渐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在自己的丫头入画枉受谴责时,不但不为她辩解求情,反而催促或打、或杀、或卖,还说“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杜绝与宁府的关系,只想逃避现实,寻求个人精神解脱,走上了“了悟”的道路,“独卧青灯古佛旁”,以求躲过“生关死劫”。 王熙凤,对于她的描写,在小说中作者用了极浓的笔墨,其人物性格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美艳、泼辣、狠毒、贪权。她是王夫人娘家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其身段苗条,体态风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从这两句可知其内心之阴险;在家里,就像一只“母大虫”,其夫贾琏都畏惧退让三分;一出场就“丹唇未启笑先闻”,全身绫罗,珠光宝气;对待前辈嘴甜舌滑,刻意奉迎,对待奴仆尖酸刻薄,阴险奸诈;权力欲极强,因精明强干,帮助主持打理荣国府,经济大权在握,贪婪成性,为所欲为;对内贪污作弊,假公家的钱银和奴婢的月钱放“高利贷”,大敛横财,对外索取贿赂,勾结管府,草菅人命;抄家时,就翻出上千两的私房钱,“竹篮打水一场空”,全副身家没入国库;亦是葬送宝黛美好姻缘的主要刽子手;热衷于炫耀和卖弄本事,自知身有暗病,却强硬支撑,羞于人知,致使病体日渐加重;正因此,当有所醒悟时,为时已晚;体弱病重时最易发恶梦,更兼被秦可卿的魂魄一惊吓,病况急转直下,最后终于自知认命,呜呼哀哉魂归金陵。 贾巧姐是王熙凤之女,生于七月初七,闺名是刘姥姥给起的,年龄幼小,体弱多病。初始时,我以为是一个小角色,无关紧要,不料作者却把她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排名第十,才正眼观她,细读关于她的章节。描写她的章节主要在小说后半部,当贾府衰败时,府中人死的死,病的病,散的散,且偷鸡摸狗,盗窃四起。她几乎被狠舅奸兄拐卖,幸亏被她母亲偶然接济的村妇刘姥姥在危难时刻解救,藏在农庄,避过了一劫;她是十二钗各自命运结局中最幸运的一个,虽然洗尽铅华,过着清贫的下半生,却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李纨是大观园中众姐妹的寡嫂,其夫贾珠早死,幸存一子名叫贾兰。是典型“三从四德”、“贤妻良母”的封建女性形象。出身亦系金陵名宦之家,由于自小受“女子无才便有德”的家训,虽青春丧偶,却心如槁木,似死灰,未泛半波微澜,唯知安分守己,侍亲养子,陪伴小姑们针黹诵读;素无权力之争,对世事不问不闻,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漩涡;唯一的寄望就是儿子贾兰金科成龙,母凭子贵,“戴珠冠,披凤袄”;但试想,当等到那一天时,已人老珠黄,死期临近了,结局亦是得不偿失。 秦可卿的身世是一个谜,素来是红学家们探讨的热门课题。她是东府纨绔子弟贾蓉之妻,生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平和,体贴周到,很有人缘感。她在小说中稍瞬即逝,可以说,情节尚未完全展开就死了,皆因“擅风情,秉月貌”,与公公贾珍关系暧昧。料理丧事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倾其所有家财,恣意奢华,风光大葬;被人趁机高价勒索,花了一千两银子,为她买了一副只有王爷爵位以上才可享用的名贵棺木,又花了一千二百两帮贾蓉捐了个御前侍卫龙禁蔚的虚衔,使媳妇成为龙禁蔚夫人,“为丧礼上风光些”。正如她的“好事终”曲所言:“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亦应了一句古语:“自古红颜多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