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

2024-11-26 22:47: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这是第四次读这本书了,前两次是在初中暑假时读的,第三次是在工作头一年读的,但书都是同一本,借蓉姐姐的书来读。这第四次读时,终于读的是我自己的书,我的《京华烟云》,终于握在手中。
  
  林语堂是一位睿智的老人,书中文字并无繁丽的字句,句句朴实,但又不忘穿插当时作者所亲身经历的历史背景。当初想读这书的念头就因封面的一句话:享现代版《红楼梦》之美誉。书中也确实有这种氛围,光是人物的名字“红玉”,就相当点题。书里也是美女如云,美文不断,但跟《红楼梦》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光是“余音绕梁”这点就谈不上,或许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结局?我想不是。《京华烟云》主要人物有各自的特色,也有很浓的民国气息,主要是以女主角木兰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人物随时代的变迁沉浮,让人想起三字“海上花”,但因人物已经有相当的主见性,所以也有了那么一点“人定胜天”的脉搏在跳跃。
  
  我看书浅薄,但为了与我的兄弟猪头三共同进步,也就壮着胆子,边读书边聊点自己的唠叨,开始:
  
  “全书写罢泪涔涔,
  献予歼倭抗日人。
  不是英雄流热血,
  神州谁是自由民,
  ——林语堂”
  
  
  第一章 后花园富翁埋珠宝,北京城百姓避兵灾
  
  1.笔摘: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感:一种说法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另一种说法则是:人生某个看似很小的决定,恰恰是它改变了人的一生。
  只是,某些事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它会时不时跳跃出来,在不经意之间,或让人惊喜,或让人惆怅,或让人痛苦。
  
  2.笔摘:  木兰听见父亲说:“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他的另一项理由是:“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在木兰以后的生活里,有好多时候儿她想起父亲这句话来,这个道理竟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她从中获得了人生的乐观与勇气。一个万恶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是一个使人乐观奋斗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个世界的人会有勇气,能奋斗,也能忍受。
  
  感:自身的修养极为重要。心变宽了,前面的路自然也因之改变。
  
  3.笔摘:  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
  
  感:真正的福气应是与物质无关,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福气。平淡的一生恰是最完美的一生。
  
  
  
  第二章 遇乱兵骨肉失散 贴告白沿路寻人
  
  1.笔摘:  暂时,一切总算平静。炉台子上一盏小油灯,灯火荧荧,美丽而安稳。他拿出烟袋,心中沉思。这是好久以来他难得享受的宁静的夜晚了。后来他回想到这天晚上,觉得真是幸福的天堂一样,自己的亲人在另一间屋子里安睡,而自己抽着一袋烟,一盏油灯在炉台子上燃烧着晃动。
  
  感:幸福最直接的诠释。
  
  
  2.笔摘:  丈夫说:“我觉得听见你在梦里喊叫了一声。“
  “是吗?吓了我一大跳。我梦见木兰在老远的一个山谷里叫我。我一大哆嗦,就惊醒了。还好,幸而只是个梦。“于是看了看木兰,姚太太又向身边儿看了看别的孩子。
  
  感:从写法上,用梦做伏笔是常事,但不可否认的是,身为母亲,身为女性,她们自身也带有一定敏感性,及不能用科学眼光来看待的第六感。或许正是因为母爱的博大,让她们成为了预知者。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梦?
  
  
  第三章 曾大人途中救命 姚小姐绝处逢生
  
  1.笔摘:
  他骂道:“我知道你要卖这个孩子,你这个拐孩子贼!我知道你干的勾当!”
  他对木兰说:“我不能带你去,没办法。你要小心这个臭婆娘!”说着就走了。
  
  感:章目里的 “曾大人”,与“甄宝玉”相呼应,看来林老先生确实中红毒很深。
  木兰与家人走散后,遇见了看似丑陋的老八和他的上司女人,他们带她一路。人的外貌不一定全是与内心相对称的。想起小时候,最爱说:“这个人一看不是好人,离他远点。”后来才明白,不是个个好人头上都大书两字“好人”,相貌只是表象,内心还是要用慧眼来看,静心的看,时间流逝中看。老八想救木兰,而上司女人则想靠木兰发财,木兰在此上了一课:不可以貌取人。
  
  2.笔摘:  冯舅爷的是顺着运粮河一直步行走到德州的,所以随时停下来找木兰的线索,在渡头和村子的茶馆儿里,他都贴上如下的告白:
  悬赏寻找迷失女童启事 敬启者:女童姚木兰,年十岁,身穿白衫红裤,眉清目秀,发乌黑,输辫子,天足,脸盘小,皮肤细白,身高三尺,北京口音。……
  
  感:描写人的外貌,若是直接描写其美或丑,都多少给读者一点主观认识的感觉,而假借他人之口来描述,则在不经意间就入了心。如红楼里,黛玉外貌的直接描写是没有的,两次描写都是假借他人之口,一次是借用宝玉的眼,一次是借用仆人的嘴。若隐若现,不失真实的基础上,又留给人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美更为饱满及完美。木兰在第一章里出场,只是淡淡交代了几句穿着及态度,而在这里用“寻人启事”来交代其外表的美,自然,简洁,读者心中对木兰的勾画逐渐清晰,妙。
  
  3.笔摘:
  就因为大多数女人的脚,无论在大小上,在角度上,都不中看。所以裹得一双秀气娇小的脚是惹人喜爱的。小脚的美,除去线条和谐均称之外,主要在于一个“正”字,这样,两只小脚儿才构成了女人身体的完美基底……她父亲看了梁启超的“天足论”,并对于当时在北京及其他各地流行的新学说非常向往,坚决反对给木兰缠足。这是当年跟夕阳文化接触之后,影响中国人实际生活的一件事。木兰听从了父亲的话,但在心里仍然悔恨没有裹小脚儿。
  
  感:又说到以貌取人这个话题。裹脚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当年看似美的裹脚,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畸形,它限制了女人的“行”、剥夺了作为人,应该具备的“跑”、“跳”能力,也从骨子里再次约束女人的行为。在这里,我第二次佩服姚先生,姚木兰的父亲,正是这位睿智的父亲为女儿将来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拥有这样的父亲,就是拥有了人生那盏最明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