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2男1女3例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患者,早期均诊断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没有充分散瞳查眼底的周边部,贻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期。晚期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患者虽经手术视网膜复贴,但视力难以恢复。如何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治疗ARN,预防视网膜脱离发生,是保存患眼视力关键。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类可以摧毁视功能的病毒性视网膜炎、脉络膜炎、玻璃体炎和视网膜动脉炎以及后期伴发视网膜脱离等病变为特征的综合病征。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原。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急性期常表现为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内早期有细胞浸润,1周后细胞增多,并有渗出。玻璃体混浊加重。3-4周后玻璃体有膜形成,可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眼底检查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有多数局灶性、多形性黄白色浸出,散布在眼底周边部、中周部和锯齿缘之间。最突出的血管改变为视网膜动脉壁有黄白色浸润,管径粗细不均,随后动脉变细,血管周围出现白鞘。约1个月后进入缓解期,前节炎症减退或消失。视网膜病灶吸收,留下色素紊乱和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视网膜血管闭塞呈白线。发病2-3月后,前节炎症不明显,但玻璃体混浊加重。膜形成机化收缩牵拉视网膜,周边部形成多发性裂孔,约72%病人发生网脱。 对于此类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超检查均可帮助诊断。一旦诊断为ARN应进行坏死区视网膜激光光凝,预防网脱的发生。对于网膜炎症显著、玻璃体混浊重、难以进行激光治疗者,需行玻切手术,可能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功能。
临床表现:
1.早期眼红疼、畏光、视物模糊、眼前飞蚊。
2.轻者视力可正常或稍下降,重者进行性严重下降。
3.睫状充血,角膜KP,房水混浊,可有眼球触痛。
4.玻璃体混浊,晚期机化增殖。
5.眼底:视网膜周边部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浸润和水肿,伴有点状出血,晚期色素紊乱及灰白色萎缩源。可因玻璃体膜形成,视网膜坏死萎缩,形成多发性破孔,形似碎布片,最终视网膜全脱离。
6.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周边部视网膜血管闭塞,产生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视网膜白色病源呈现低荧光,晚期呈斑状荧光素渗漏或着色、片状高荧光。
诊断依据:
1.起病急,常见于健康青年男性,8—89岁均见发病;
2.严重色素膜炎;
3.全视网膜动脉周围炎;
4.眼底周边大量渗出;
5.晚期发生视网膜多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形似碎布片。
治疗原则:
1.治疗葡萄膜炎并同时抗病毒药物。
2.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和视网膜脱离环扎术。
3.镭射治疗:早期光凝病源后缘,防止视网膜脱离。
4.一般支持疗法。
用药原则:
1.急性期静脉点滴无环鸟甘及地塞米松。
2.早期也可应用镭射治疗。
3.发生视网膜脱离时采用玻璃体切割,巩膜环扎等联合手术。
4.必要时可考虑应用干扰素。
辅助检查:
1.以进行“A”检查为主;
2.当玻璃体重度混浊,看不清眼底时增加“B”;
3.有条件可进行免疫功能检查和病原学检查。
疗效评价:
1.治愈:渗出吸收,视网膜平伏,保存部分视力。
2.好转:渗出部分吸收,视网膜脱离减轻。
3.未愈:视网膜广泛坏死,全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