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课论文

2025-01-01 23:21:5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一节好物理课”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旧课程截然不同,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标准。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有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能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预期目标。
2、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幽默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4、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探究、发现的让其探究、发现,能接受学习的让其接受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6、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展
好的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有思考的内容、空间和时间。教师只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程理念的优越性
新课程理念比起以往任何教育理念,都有其鲜明的优越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
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
2、 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
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
3、 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
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反映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
4、 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发生了变化
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在新的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为了让学生学好高中物理,并为将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学好高一物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物理知识基本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常识性知识,但进入高中后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系统性、抽象性、应用性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学生的心理、智力、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不会经过一个暑假就飞跃到了相应层次的,这样就发生了学生心理的承受力和认知能力与他们所学高一物理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分析研究这个问题,并用科学的对策去解决它,无疑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几个大台阶,如速度与加速度,标量与矢量,一维运动与多维运动,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及应用等。如何跨越好这几个台阶,需要从学生的心理上、逻辑思维方式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分析清问题所在之后,我们就要设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句古训在授课角度上讲,应该反过来说,只有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才能在老师的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通过老师形象美产生学习该课的兴趣,所以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亲近学生,面向学生全体。
在教学上,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运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活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 。例如,有的教师对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是能重视完成,而往往忽视了课本上安排的小实验,其实 ,这些小实验的器材随手可得,简单易做,另外,可以对教材中“做一做”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完成,并且定期检查评比,这样即有利于巩固知识、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一些小型课堂测验,测一些基础的、课堂常练的题,以树立其学好物理的信心,调动听课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2、强化模型意识,让学生入门。
学生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专业名词、术语,这一点让学生比较头痛,本来物理就够难了,现又加上一些令人费解的名词,感到无从下手。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一些空洞、抽象、乏味的知识,必须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描绘和数字化描述,建立起一些必须的物理模型。如“质点”、“轻绳”、“轻弹簧”、“光滑的水平面、斜面”或者一些临界条件,象“刚好”、“恰”、“一定”、“可能”等字眼。这些理想模型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是舍去了大量的具体材料,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利用逻辑推理建立起一中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作为科学抽象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近似的反映。为了让学生建立起物理模型,教师可利用小实验和简易逻辑推理,使学生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物理模型,并且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真正掌握运用它。
3、教学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不断积累,各项能力在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重复出现,并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例如矢量的方向性,这是高中物理的一大台阶,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力、速度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中反复出现逐渐深化学生的意识,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再加速度方向跟合力方向相同,利用平抛中速度于速度变化量之间的矢量关系,再进一步分析变速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这样即准确的反映了矢量的方向性,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通过这种由浅入深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减缓学生学习的负担,慢慢消化,不会一棒子把学生“打死”。
4、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
这是新教改下一个重要举措,在旧教育制度下,教育出来的学生以学为主,而创造科研能力不足,建国50多年,无一名诺贝尔获得者可见一斑。物理式实验性学科,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倒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也能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完成前面所提的一些实验外,多让学生阅读教材以及课外读物等科学方面的资料,开拓视野,打开思路,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受到课本或教师的束缚,这一点很是重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分析和研究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素质培养人才 ,是每位教师所追寻的,愿我这篇教育心得能抛砖引玉,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有更深一步的发展。
四、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教学方案;
2、切不可只模仿形式而丢掉教学内容;
3、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4、切不可忘记应时时把握学生考虑问题动态;
5、整节课教师、学生应统一步调,目标明确;

回答2: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2.理想规律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如动能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来的.又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 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