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盛观察为您解答:高效课堂是一种全的新教育理念,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以最少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如果课堂容量大,课业多,那绝对不是高效;如果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得以提升,这也不能称为是高效,那么到底如何能做到高效呢?如何才能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呢?
一、课前周密安排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一堂成功的课除了教师专业素养高,语言有感染力,声情并茂这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充分准备。
1.教师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要详细备课。备大纲,一定要认真钻研,分析本节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大纲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感情方面的要求。备教材,准备好你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对教辅的运用,以及课外的相关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学生也就不能有效地学习,所以课外知识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备教法,教学方法很多,如讲授法、朗读法、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使用哪种方法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方法。
2.学生准备。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迫在眉睫,学生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前准备做得好,可以使学生及时进入听课状态,并使前后知识连贯起来,否则将严重影响课堂效率,甚至造成教师的教与学严重分裂,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做好预习工作,包括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积累作家常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等。
二、课中学生为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老师也经常“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挂在嘴上,不是口号,要付诸行动。课堂一定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搞一堂言,就算你的语言再精彩。课堂要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得出有自己个性的结果,而不是教师强制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思想。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我总结一下我的基本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互帮互助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课堂前10分钟,派一名代表,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这一环节中也经常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提前要求小组把问题进行筛选融合。
课堂20~2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迅速组织整理,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活动。学生提出的对于突破重难点有重要作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先由学生进行回答,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最后课堂5~10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本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写作思路如何,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有何主要特色,你有何启发等都要迅速整理,以便老师查看。当然,由于时间的限制,可能学生的总结不是很全面,这也在所难免。
三、课后“零作业”
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比如,《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我只布置了一道题: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这篇课文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总之,高效课堂的核心是高效,无论采用何模式,采用何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得到知识,提升能力。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等待我们去实践,去开发。
5分钟复习、提问;25分钟讲课;10分钟自习,解答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很难全堂课40分钟都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