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学生一起观看教学录像片“我们从哪里来?”,片子里用于说明人类成长历程的故事或实验生动有趣,有一个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好奇心:实验者请几个五岁左右的小朋友坐在实验室里的长凳上,长凳后面的小桌上则摆了一些小玩具、小零食,实验者告诉小朋友,他会出去一会儿,在他离开期间,如果小朋友可以乖乖坐着,不回头,不离开座位,就可以得到奖励,反之则得不到奖励。实验者走出房间后,悄悄地观察着小朋友的动静儿(有特别的设备)。有的小朋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而有的,却因强烈的好奇心,忍不住偷偷地、快速地回头看看身后,或者迅速地离开座位又回来,脸上还挂着或羞赧或好玩的笑容。当实验者重新回到房间,问小朋友:你做到了吗?真正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自豪地做出肯定的回答,并获得礼物。违规的小朋友却表现不同,诚实的一个不好意思地说:我回头看了。另一个却道:我没有回头。他撒谎了。认真观看录像的学生们等待着实验者的解释,只见实验者笑眯眯地分别拍拍两个孩子的肩,说:“这一个比较诚实,很好。这一个比较聪明,他知道他想要什么。”话音一落,观众席上发出“啊”“哦”“欧”各种声音。我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他们既为实验者巧妙的解释而赞叹,又为实验者为“说谎者”开脱而惊讶,他们心情矛盾,一如你我。
面对撒谎这件事儿,面对这个世界存在的各种谎言,我们常常感到彷徨、迷惑,庆幸而又不安。
谎言,撒谎的孩子,用谎言掩盖事实的成人,这些词汇在我们所受教育的早期记忆中,简直等同于品德问题。百度一下“撒谎”,十几万个网页精彩呈现,而教育性的文章也比比皆是,不说谎、诚实守信,显然是毋庸置疑的主流价值观。
每十分钟三个谎言
然而,撒谎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普遍地存在着。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位好友的电子邮件,她大发了一通牢骚:“我已经不再像以前的自己了……不得不睁眼说瞎话……我发现,在这个年龄,在这个时代,诚实或者无保留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已是一件幼稚和不合时宜的事情了。”她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这种苦闷的心情仿佛是每一位踏进社会的青年所必须经历的,真诚坦然,在很多时候变得奢侈而多余。“见人说人话,见鬼搭鬼语”的人反而看起来游刃有余、春风得意,对于内心纯洁、信奉真诚正直的年轻人,这无疑也是一记不小的打击,一个严峻的考验。是坚持信念,做一个诚实的人,还是撒谎以保全某些关系和利益,做出一个选择并不容易。
有人认为,撒谎是人的天性,天真无邪的儿童天生就会撒谎;也有人耸人听闻,认为撒谎是一种生存机制,离开它社会便无法运转,他们甚至认为,说谎使人们得以应付周遭复杂的环境,否则,人类将会灭绝。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做过一个试验,请所有参与者在身上携带一个隐形摄像机,记录自己一天的谈话。他的分析结果是,人们每10分钟的谈话中会出现3个谎言,举例说,有一位女士接到男朋友的电话,对方说自己生病了,这位女士在电话中表示非常关切和同情,但事后她告诉费尔德曼,她的真实想法是:真是个孩子,还不会照顾自己。
无疑,人们痛恨谎言,很多人难以忍受被谎言戏弄。当你发现自己被欺骗,你一定怒火中烧,一边骂对方卑鄙,一边恨自己愚蠢……同时,人们又会认为,在生活撒一些小谎无关紧要,尤其是善意的谎言。
耶鲁大学的查尔斯·戴克博士说:"我们都认识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每天清晨起床,就忍不住要编造一些故事,他们中有些人对此非常在行。"美国的普利策奖得主、著名的历史学家约瑟夫·埃利斯曾滔滔不绝地给学生和同事讲述自己在战争中的故事,而实际上他从未上过战场。
说谎这种现象不分地域、从人类会说话那一天起就有。尽管戴克博士并没有阐述人们说谎的具体原因,但要找到这些原因并不难。也许人们需要谎言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或者让他人觉得自己更有魅力,比如如果你伪装得够好,你就会赢得更好的伴侣,至于你是否配得上她,那就另当别论了。不仅人类,动物也会撒谎,实验室里的大猩猩损坏了一个钢制水槽后,曾指着自己的宠物猫,用身体语言向饲养员撒谎,说小猫才是真正的肇事者。
许多人都这样教育孩子:善意的谎言是可以接受的。父母这么做可谓用心良苦,谎言可以保护有些人的感情不受伤害,同时可以确保自己的孩子招人喜爱。孩子在成年后依然认为谎言是必需的,人类社会世世代代都服从了这个逻辑。
过度撒谎
找到了撒谎的理由,是不是就可以不再在意这件事?人们撒谎,而且越来越容易地撒谎。英国心理学家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职场中的人们每天聊天、打电话和发电子邮件交流,其内容中有三分之一都缺乏真实性。
善意的谎言可以被接受,问题在于,我们做过了头。撒谎被看成是微不足道的,慢慢地,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硬,不再能够拥有真实的生活,或者更糟糕的是,我们很难再找到真实。当我们承认自己常常撒谎并打算改正时,又会发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人都习惯于说谎并且会用谎言欺骗自己,因而你的真话不再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
据推测,孩子通常从3岁至4岁开始学着撒谎,通常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使自己免受惩罚,用幻想来抵制现实是孩子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的重要阶段,但如果这种做法持续到成年,就会成为一种病态。
多数撒谎者在儿时就曾通过说谎使自己摆脱麻烦,既然天生就善于此道,并从中获益,很自然,他们将一直这样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病态说谎症的患者通常非常自信,有魅力,很受欢迎;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说谎的水平也就越高。”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德布拉·卡什说:"一个人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越可能说谎。"
问题是撒谎者即便非常小心地隐藏自己,时间总会令真相大白天下。
尽管说真话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痛苦,然而它同时令我们问心无愧。问心无愧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生活的意义与内心的和谐,我们会觉得生活更加美好,这比撒谎所带来的那一切更为重要。不用说,撒谎只是短时间带给我们一些益处,长期而言,这些谎言会开足马力释放其“愤怒”,破坏我们的内心与生活。
过度真诚
如果说过度撒谎是一种“病态”,过度真诚,也会带给人们一些麻烦。
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信奉真诚,相信说谎是一件可鄙之事,而不能忍受自己被别人指责为一个“撒谎者”。我在母校读书期间,慕名参加一个有着诗意主题的讲座,叫“让恶的土壤中开出花来”。听众们是各大学校的校长,主讲人是一位心理学家,他用一个女大学生的经历抛砖引玉:一位美丽优雅、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相信人生的意义在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善、美,这位颇有成就、广受赞誉的优秀女孩,却发现自己的生活逐渐变得“莫名其妙”,最令她困扰的是相当严重的失眠状况,而最令她惊讶的是,她常有爆粗口的冲动,以至于不得不很小心地说话,直到她对母亲撒了谎----她与同学相爱却不得不在母亲面前隐瞒,因为母亲不希望她在读书期间恋爱,此后时时的担心、内疚、憎厌自己令她身心俱疲,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学家。看起来,女孩并未做错事,只是不能接受生活中的“瑕疵”,真善美的追求使她排斥和回避其他一切负面的可能,用粗口表达愤怒、善意地撒谎,对于她,都是不能承受的人性之“恶”。这类似于“道德洁癖”、“品质洁癖”。于是,她病了。
过度真诚,可以看作是“行为洁癖”的一种。
有意思的是,有时过度真诚与伪装一样,是一种自我保护。有些人看起来异常坦率、热诚,但实际上,他们在掩饰更真实的想法,那些想法令他觉得不安、恐惧,于是他表现得像孩子般的天真、坦率,他相信那样别人会更喜欢他,或者更信任他。
如何识别谎言
正如生活中的元素永远不会非此即彼,关于撒谎也一样,一个满嘴谎言的人令人觉得厌烦和可怕,同时过度诚实也并不能令自己的心灵达到和谐。当一个人心怀善意,并且了解此时此地什么样的言行更合适,或许,他便掌握了如何在诚实与撒谎之间做出选择的方法。
接下来,如果何识破谎言呢?教你几招。
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撒谎者会无意中前后矛盾。
注意对方的眼睛,撒谎者通常心怀鬼胎,眼神飘忽。有人研究表明,撒谎时,人的眼睛会向右上方看,因为他正在动用右脑“建筑”一个图像,而非调取一个事实。
看起来非常通顺的细节描述可能是在撒谎,因为这描述是“有所准备”的。
声调突变,说谎者的声音会不自觉地拨高,所以如果你问老公刚刚是谁打来电话时,他突然开始像喜鹊一样说话,你得警惕了。
假笑说明一切。真实的微笑是均匀的,且两边对称,它来得快,但消失得慢,它牵动从鼻子、嘴角到眼睛周围的笑纹。而假笑,或者冰冷、恶毒的笑,永远到不了眼睛。
撒谎的人老喜欢触摸自己,就像黑猩猩在压抑时会更多地梳妆打扮一样。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向全国人民报告他与白宫小姐的性关系时,反复地抚摸鼻子。
谎言是毕不可少的,我们的一生中是少不了谎言的,自己会说多少次谎言也是未知数.在人生中尽量少一点谎言,让别人对你多一份信任~~~
我第一次看到你有这么出色的问题~~你厉害啊,你的智商竟然提出这么好的问题~~
出人意料!!!!太出人意料!!!!不在正常人的思维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