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怎么来的?2007年十七大的时候,我们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的关键词是体系。到了2012年十八大的时候我们叫三个倡导,就说出了这24个字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讲完这24个字,它下面有一句话,叫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这个意见里面明确提出,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遵循。2014年的2月2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最大的信号。从2月24号之后,在中宣部的统一安排下,报纸、媒体、网络、广播开始宣传这24个字,有了整版整版的广告,中央电视台专门有一个栏目,许多报纸都有栏目,开了好多的研讨会,大家都越来越关注核心价值观了。
改革开放35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初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到底是什么?我讲我的一个看法,大家看这样的理解行不行?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这35年,我们发展特别快,变化特别大,取得的成就也举世瞩目、有目共睹。我们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这35年我们最大的成就是经济。35年前,我们基本上还是一穷二白,或者说没有根本改变,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现在我们温饱解决了,初步小康了,下面是全面小康。我们的经济,改革开放前占世界第十一位,现在我们占世界第二位,我们是2005年GDP总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2008年超过了德国,2010年超过了日本,这个成就巨大、举世瞩目。
我们现在的GDP世界第二,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注意不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还包括军事、科技等还有一些差距,我讲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了。下面一个问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世界话语权是多少?这个答案不好说,但是估计大家都认为不到世界第二,就是它没有和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匹配。我们怎么取得这样一种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这是对外。
对内,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了,各种思想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冲突,我们叫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云计算。年轻人的价值观、价值判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变化太快了。我们要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价值判断。我们怎么凝聚社会共识?怎么引领社会风尚?现在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你说好,他可能说不好;你说它有意义,他可能说没有意义。我们怎么凝聚社会共识?怎么引领社会风尚?它需要有一个精神旗帜、思想引领和文化导向,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在这样一个多变的、多元的、多样化的社会中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
我觉得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作用。对外要有话语权,要有影响力,GDP世界第二了,我们的软实力、话语权要极大的提升;对内要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现在我们的影响力是经济,下一步要有文化,要有软实力,再往后要有核心价值观,要有世界话语权。这种价值观,我们讲起来有底气,别人听起来也服气。我们不仅有经济的影响力,而且有文化的影响力,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有国际的话语权。没有经济肯定不行,但是仅有经济也不行,还要有文化,还要有核心价值观,还要有社会公信力,还要有道德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概就起这个作用。这就是前面讲的为什么要在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崛起、经济奇迹已成事实的时候,这么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是这样,一个城市要有城市精神,北京有北京精神,一个大学要有校训,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用最简单的几个字、几个词把我们学校的特征概括出来。核心价值观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国训,它是一个至高点,它是一个文化软实力的内核,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要用这个东西来凝聚人心、引领风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强大正能量。所以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前面讲的一些体会。
下面的课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来进行: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基本遵循;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