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湘潭方言声母有29个声母,包括一系列的全浊声母,但在新派已经清化。
湘潭方言“子”尾相当发达,比普通话使用的范围广得多。
(一)湘潭方言“子”尾的语法功能
“子”尾的语法功能主要从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两方面体现出来。从语法结构上看,“子”尾大多可以附着于名词之后,名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还可以附着在动词语素之后;还可以附着于形容词的后面;附着于数量词之后等等。从语法意义上看,大多数词或短语附着“子”尾后,都是名词,有的名词附着“子”尾之后才能单说,否则不能单说,例如:“帽、席、桌”;有的非名词,附着“子”尾后一律变成名词,这里“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有的“子”尾词,不加“子”尾,不产生什么附加意义,加上“子”尾后就增加了明显的附加色彩。
1.“子”尾的语法结构
(1)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加“子”尾
①单音节名词(或语素)加“子”尾。不加“子”尾不能单说,加上“子”尾后变为双音节名词,“子”尾起成词作用。
例如:席——席子;公——公子(表雄性动物);婆——婆子(表雌性动物);星——星子(星星);颠——颠子(疯子);伢——伢子(男孩子);妹——妹子(单说不表女孩子)
②双音节名词(或语素)加“子”尾。不加“子”尾不能单说,加上“子”尾后变为三音节名词,“子”尾起成词作用。
例如:叫花——叫花子
③多音节名词(或短语)加“子”尾。
例如:鸡毛掸子鼻屎咖子(鼻垢)
(2)动词(或语素)加“子”尾
单音节动词加“子”尾后,由动词变为名词,“子”尾起改变词性的作用
例如:起——起子(开瓶盖儿的一种工具);骗——骗子(撮巴子);扣——扣子套——套子推——推子(理发用的工具);剪——剪子;瞟——瞟子(斜视眼);担——担子。
(3)单音节形容词(或语素)加“子”尾
加“子”尾后,词性由形容词变成名词,“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
例如:小——小子秃——秃子;哑——哑子尖——尖子瞎——瞎子;拐(瘸)——拐子(瘸子)
(4)单音节量词加“子”尾
加“子”后,词性由量词变为名词,“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
例如:对——对子(对联);条——条子(便笺)
(5)数量结构加“子”尾
加“子”尾后,词性未变。
例如:一沓子(钱儿);一门子(亲);一伙子(人);两摊子(事);一两天子百把块子
2.“子”尾的语法意义
从语法意义来看,湘潭方言“子”尾表义很丰富,不仅有成词、改变词性的作用,有的还有构形的作用。
(1)“子”尾有成词作用,可以使不成词语素成词。
例如:领子;袖子;席子;桌子;扇子;叫花子;盘子
(2)“子”尾可以改变词性,使某词由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主要是由非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变成名词。
例如:推(动词)——推子扣(动词)——扣子套(动词)——(手)套子;哑(形容词)——哑子;聋(形容词)——聋子;尖(形容词)——尖子小(形容词)——小子(男孩儿);对(量词)——对子(对联)
(3)“子”尾与重叠作为不同的语法手段来区别词义,有构形的作用。
例如: “子”尾重叠;车子(自行车);车车(指小型的儿童骑的车、玩具车,小孩用语);盆子(泛称大小各种盆);盆盆(小孩用语) ;帽子(泛称帽子);帽帽(小孩用语)
“子”尾大多是用来表示某类事物的泛称或专称,重叠大多是指小孩子对这类事物的说法。
(二)湘潭方言与普通话“子”尾的比较
湘潭方言的“子”尾词与普通话相比,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湘潭方言和普通话都能加“子”尾的词,例如:“桌子、椅子、房子”等;二是普通话不能带“子”尾的,而湘潭方言可以带,例如:“哑巴、枣儿”,湘潭方言说成“哑子、枣子”;三是普通话可以带“子”尾的词,而湘潭方言不能带,如“谷子”“尺子”,湘潭方言说成“谷”“尺”。我们逐一论述。
1.湘潭方言、普通话均可加“子”尾。
例如:湘潭方言:房子;箱子;桌子;椅子;擦子;绳子 普通话:房子;箱子;桌子;椅子;擦子;绳子
2.普通话不能带“子”尾的词,而湘潭方言可以带,或者用带“子”尾的其他形式。
(1)湘潭方言的“子”尾词,普通话不带“子”尾。
这些名词普通话一般带“儿”尾。
例如:湘潭方言:枣子;衣架子;皮袍子;被褥里子 普通话:枣儿;衣架儿;皮袍儿;被里儿
(2)湘潭方言带“子”尾,普通话一般用双音节词表示
例如:湘潭方言:对子;哑子 普通话:对联;哑巴
(3)有些时间名词湘潭方言带“子”,普通话不带。
例如: 湘潭方言:今年子;去年子;昨日子;今日子;后日子 普通话:今年;去年;昨天;今天;后天
(4)有些牲畜或昆虫动物名称词带“子”
例如:鸡公子;鸡婆子;猪公子;猪婆子;绿头蚊子或者叫青头们(绿头蝇);饭们子(家蝇);虱婆子(虱子);麻拐子(青蛙);老鼠子;蚂蚁子;蝴蝶子;蜘蛛子;麻雀子
(5)有些物品名词带“子”尾,普通话不带。
例如:湘潭方言:禾线子;笔尖子;手铐子;铁壳子;纸壳子;纸箱子;星子;秧子
普通话:稻穗笔尖;手铐;铁皮;纸壳;纸箱;星星秧苗
(6)在湘潭方言中,某些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带“子”尾,普通话里则没有,这时读音有所不同,“子”一般读为“唧”。在湘语其他方言点如长沙读音仍然读“子”,这正是湘语内部差异之一。
例如:一般子;般般子;大概子;时刻子;一两天子;几把子;几只子;餐把子
3.普通话可以带“子”尾的词,而湘潭方言不能带。普通话“子”尾词,湘潭方言用单音节语素表示。
例如: 湘潭方言:裤 谷尺梳 凳 普通话:裤子 谷子尺子梳子 凳子 湘潭方言中存在着不少特色类后缀,这些类后缀构成大量颇具特色的方言词,有些是湘语所共有的,有些又是湘语方言点中所没有的,下面列举湘潭方言中特色的类后缀:
1.脑壳 指人,带有贬义色彩。
例如:臼脑壳:性格倔犟,耍赖,不顾他人,不怕事的人。
木脑壳,呆脑壳:神色比较呆板,思想不开窍的人。
大脑壳:有权势的大人物。
鬼脑壳:带责骂意。有的时候也表示聪明
挂脑壳,猪脑袋:比喻很蠢的人。
2.牯子:阉割过的公牛,多泛指牛。用于耕种的公牛,含有“壮实”之意。作为后缀的“牯子”表义虚化,感情色彩也转变了。它与某些名词或语素,即或是某些副词组合构成新的名词,带有贬义色彩,含贬斥、嘲弄意味。
例如:兵牯子:当兵的。
懵牯子:指非常莽撞的人。
贼牯子:贼,指偷偷潜入家里或某地方偷东西的人。
3.拐子:“拐”+“子”词尾用来构成名词,指人,含有贬义。
例如:衡山拐子(衡山,靠近湘潭):对周边某些地区人的泛称。
农民拐子:原本是从事非农业人或者经济发达地区人对农村农民的一种嘲讽,现在也表示农民的自嘲。 日本拐子:普通话中为日本鬼子,湘潭方言中这两种表达法都存有,皆表示对日本的仇恨厌恶之情。 厉害拐子:很尖酸、尖刻、厉害的人。
4.坨
例如:缩坨:指人胆子小,怕事,象缩头乌龟。
粒坨:指小脑不发达,平衡能力差,走路不稳,经常摔交的人。
秤坨:指又矮又胖的人。
5.婆或加“子” :指人(含贬义)或动物,不同于“鸡婆、猪婆”中的语素,不表示或不强调性别。用以构成名词,多指女性,表意趋于虚化,也可构成表示雌性动物的名词。
例如:辣利婆:指多嘴、好管闲事的女人。
肉婆:指肥胖、肉多的妇女。
月婆(子):指刚刚生过孩子的女性。
偷夜婆:指蟑螂。
虱婆(子):指长在头发上的白色的虱子。
6.老倌:指人,男性,含贬义。
例如:水老倌:品行、作风不正派的人。
野老倌:指情夫。
吊老倌:指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
比较普通话中的类后缀,这些类后缀能产性也较强,能形成一系列词群。普通话中名词的类后缀“棍”“家”“迷”“派”“师”,动词的类后缀“化”,作为名词和区别词的“性”等等都是单音节类后缀,但湘潭方言既存有单音节类后缀,又有双音节类后缀,这正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二。有些类后缀可以直接加上词尾共同充当一个整体后缀,这是普通话里面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