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的金龙鱼不吃食是怎么回事?

2024-11-20 03:15:0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龙鱼不吃食怎么回事如下:
一、受惊。
1、原因:龙鱼出现不吃食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惊吓。虽然龙鱼看起来比较霸气,但它们是比较容易受到惊吓的,如果有人大声讲话或拍打鱼缸时,它们就会出现受惊的情况。
2、解决办法:饲养者需要保证周围的环境安静,并且减少出现在鱼缸周围的次数,这样龙鱼就可以很快的恢复。恢复后,饲养者可以先用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来尝试投喂。
二、环境变化。
1、原因:龙鱼突然不吃食,可能环境的变化太大,导致它们出现不适。比较常见的就是换水量过大、温度骤变、大量清洗过滤设备等。
2、解决办法:饲养者首先需要将水的PH值稳定在6.5-7.5之间,再将水温保持在24-28℃之间,最后加强过滤和氧气,就可以帮助龙鱼很快恢复。

回答2:

金龙鱼拒食原因一般都有以下几种情况,请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一下:

1、水质不良或者水质过老
水质不良造成的拒食在各个尺寸都有发生,一般是由于水体过老造成,有的龙友每天都会抽取粪便,极少量的补充新水,这种做法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很容易变老,造成鱼只拒食,测量水中各项参数,又基本正常。我个人会建议这样操作的鱼友,还是要定期(2周或3周)做一次定量的换水,如1/4到1/5,对于水体的保持有好处,同时龙鱼食欲也得以保持。
对策:拒食后保持3-5日连续换水1/6至1/8左右的动作,新水一定要经过处理。

2、大量喂食后消化不良或者大量喂食后换水
这种情况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往往龙友找到比较好的食物或者对于食量掌控不好的生人喂食后,一次喂的太饱,鱼只消化不良,造成一段时间的拒食,往往伴随爬缸的动作。也有鱼友在大量喂食后进行大量换水,造成鱼体不适,甚至反吐胃袋,鱼只也会拒食一段时间。所以建议鱼友,一次喂食以7-8分饱为宜,使龙鱼总能保持旺盛食欲。并且大量换水当日一定停食,避免造成不适。
对策:对于过饱的龙鱼可以采用新水刺激、升温操作,以刺激消化,如果饲主确实是因为大量喂食后突然拒食,请不要再用昆虫等食物诱食,而是要主动停食,并采用上述方法刺激消化,待龙鱼食物消化完成,有食欲后才能恢复喂食。

3、 鱼体疾病
鱼体内脏器官的决大部分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拒食,如内寄、内脏发炎等等,一般伴随各种疾病特征:眼睛凹陷、体表充血、腹胀、肛门鼓胀红肿、头洞、身体弯曲等等病症,这时冷静分析,对症下药,治愈疾病的同时,龙鱼自然开口吃食。
对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4、 自发性的阶段性停食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四五十公分的中鱼阶段。在龙鱼由小到大饲养的时候,由于终日饱食,于是在某一阶段也许会突然开始停食,这种情况《龙鱼专刊》有述,这种停食也许是种生物的本能反应,如果鱼只状态良好,一切正常,请不必理会,耐心等待便可。
对策:保持水质、耐心等待。

5、 单一食物厌食
虽然说龙鱼大部分喜欢昆虫性食物,但如果终日都是蟋蟀喂食,也许有一天它对蟋蟀不再感兴趣,这时喂食河鱼也许会大快朵颐,所以,综合性喂食,对于龙鱼食欲保持有好处。
对策:变换食物

6、环境改变的紧迫
环境的改变包括移缸、更换了新背景、更改了缸内的布置等等都有可能,这种急迫造成龙鱼长时间的拒食,同时会伴有爬缸、快速游动、易惊、上下磨缸、呆滞一角等动作。我曾经有段时间改善了过滤出水口的声音,使水流平稳入缸,但已经习惯水流声音的混养缸中的龙鱼都表现出紧张的状态,易惊,同时集体拒食,恢复水流声音后,几天后情况消失。
对策:找到原因,能恢复的恢复,不能恢复的要耐心等待其适应过程。

7、 混养鱼的减少造成的孤独
龙缸中一般可能会混养有虎、虹、飞凤、鹦鹉等混养鱼,或者直接就是混养龙缸,这种情况如果龙鱼已经习惯,而突然把其混养的伙伴捞走,或者突然由混养变单养,大部分的龙鱼都会拒食,可以想想的,有混养鱼对于龙鱼精神上是有益处的,他习惯的伙伴一旦消失,孤独会使他不思饮食。
对策:恢复混养环境。

8、怀孕期间
在繁殖期间,尤其是母鱼在怀卵时期,由于腹部卵巢的快速发育,使得腹部极为鼓胀,压迫肠胃和鱼鳔,造成龙鱼会有较长时间的拒食,多则几个月,同时身体上下浮动不是很灵活,通过尾部的摆动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期间停食是必然的,不用理会,耐心筹备繁殖即可。

9、季节性停食
由于季节性的变化,尤其在北方地区,春秋阶段龙鱼容易停食,虽然缸中是恒温环境,但敏感的龙鱼还是能够感觉到季节的交替,这时发生的拒食有可能不明原因,几天后又自然恢复

回答3:

金龙鱼不吃食有很多原因:
1、已经吃饱了吃不下
2、你给的食物它不爱吃
3、新入缸不适应
4、在睡觉期间
5、被其它生物惊吓驱赶
6、水温水质严重不适应
7、严重疾病感染
8、卵黄未吸收完前它们是不吃的
9、亲鱼口孵期间也是不吃东西的

建议如下:
1、不吃不能强行喂食,容易坏水
2、仔细检测各项水质指标
3、找原因,出对策,不要胡乱下药

回答4:

  1.感冒症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鱼体与水体温度相差仅为o.1C左右。如果水温突然变化,温差超过5℃以上,鱼就有不适之感,甚至会患感冒,食欲减少,行动迟缓,游泳不正常,甚至飘浮于水面,渐渐失去活力而死亡。 预防方法为在换水时,注意新水和陈水要保持一定比例,除非发生特殊性水质恶化,才能将水全部更换。但在全部换水时,要注意控制新旧水的温差不超过5℃,便不会患病。
  2.缺氧症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水体中氧气含量低,使鱼因缺氧而导致大批量死亡。当晚上关掉水族箱中的充氧机,翌日凌晨鱼儿均要浮到水面呼吸,即俗称为“浮头”。如若关机时间过长,水中含氧量低于鱼类的耗氧量,鱼下颌皮肤伸展,上面布有充血的微血管。如若含氧量继续降低,鱼的呼吸更加困难,此时鱼性情暴躁,乱窜乱跳,以致奄奄一息,最后死亡。 对缺氧,应以预防为主,配备充氧机(泵),注意适时换水。否则,由于鱼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废气可溶于水,当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量过高,会导致鱼类发病。
  3.紧迫症
  当水体的水温、pH值、硬度等的变化太大时,鱼便会缩成一团,若处理不当,常会因其他病原之混合感染而导致此病。 处理方法应着重于预防,注意水质和水温的变化不要太大。新水加入时注意与旧水慢慢混合,让鱼逐渐适应新水。当鱼病发生时,注意维持水质稳定。若水质不良,要以适宜的水大量更换,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病原体感染。
  4.碱性病
  当水质呈现极端的碱性时,鱼很容易患此病。病征为鱼鳍出现松软无力,唯一的防治方法为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洁净和pH值适宜。
  5.细菌性肠炎
  [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说了这么多,你自己对照给鱼诊断一下吧.

回答5:

惯的它
它要不吃食 你把它拿我家来
我告诉它什么叫吃食
让它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