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1)重心最低时,两腿与地面成等腰三角形(腰长为l,底边长为s)。
设这时重心高为h1
用勾股定理求出h1=0.6m
重心最高h2=l=0.65m
∴每步落差为△h=h2-h1=0.05m
(2)设走100m需要走n步
n=100/0.5=200(步)
∴做功为w=n*mg*△h=200*50*10*0.05=5000J
功率为P=w/t=5000/100=50W
(3)影响因素有:质量、腿长、步距、速度
挺简单,但没时间做了,应该很快有人帮你解决了.
呵呵
(1).由腿长和步距作一角形可求出重心下降或升高
h=0.65-(0.65^2-0.25^2)^0.5=0.05m
(2)每次重心升高要克服重力做功:mgh=50*10*0.05=25J
100m中共抬脚次数为100/0.5=200,
所以克服重力总功为200*25=5000J
平均功率为W/t=5000/100=50W
(3)由以上分析可知,走路的况距离,步距和腿长以及走路速度都会影响人的锻炼效果
1.脚跨出时双腿与地面形成一三边长分别为0.5m,0.65m,0.65m的三角形,可以解得三角形高为0.6m,
与后脚收起时腿长0.65m相比少0.05m,即每走一步重心下降或升高0.05m.
2.行走100m共200步,重心升高共0.05×200=10m,克服重力做功50×10×10=5000J,功率W/t=50W.
3.锻炼效果主要看功率,
P=W/t=(S/s)[l^2-(s/2)^2]^0.5/t=v[(l/s)^2-0.25]^0.5
其中S为总路程,v为前进速度。
可以看出v越大,步距越小,功率越大,效果越明显。
第一个问题用三角形就可以解出
当步子迈出时 重心最低 可看作一个腰长为0.65米底长为0.5米的等腰三角形 可求出其高为0.6米与腿的长度相比较 相差0.05米 即重心下降了0.05米
第二个问题 小文行走一步要做的功为f*s=g*m*s=9.8*50*0.05=24.5焦耳 行走一百米要走n=s/s=100/0.5=200步 所以一共做功为n*24.5=4900焦耳 做这些功用的时间为100秒 所以功率为49瓦
第三个为题 根据以上那个几个变量 影响因素有 步子的大小 走路的快慢
(1).由腿长和步距作一角形可求出重心下降或升高
h=0.65-(0.65^2-0.25^2)^0.5=0.05m
(2)每次重心升高要克服重力做功:mgh=20*10*0.05=10J
100m中共抬脚次数为100/0.5=200,
所以克服重力总功为200*10=2000J
平均功率为W/t=2000/100=20W
(3)由以上分析可知,走路的况距离,步距和腿长以及走路速度都会影响人的锻炼效果
1.脚跨出时双腿与地面形成一三边长分别为0.5m,0.65m,0.65m的三角形,可以解得三角形高为0.6m,
与后脚收起时腿长0.65m相比少0.05m,即每走一步重心下降或升高0.05m.
2.行走100m共200步,重心升高共0.05×200=10m,克服重力做功50×10×10=5000J,功率W/t=50W.
3.锻炼效果主要看功率,
P=W/t=(S/s)[l^2-(s/2)^2]^0.5/t=v[(l/s)^2-0.25]^0.5
其中S为总路程,v为前进速度。
可以看出v越大,步距越小,功率越大,效果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