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咛,是反复不休的唠叨,还是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人迷惑!我也一度相信,叮咛就是唠叨。
进入中学,我开始在学校吃午饭,回家后,我的话题就被校园趣事占了。每当我叙述到午饭这一节,妈妈总要说一句:“在学校吃饭,要吃饱!”可能是我到了叛逆期吧,天天听这句话不免有些反感:“我长这么大了,还不懂要吃饱吗?”
直到上个月的一天中午,我打开饭盒,不禁有点失望——全是我不爱吃的。夹起一口饭,放到嘴中,那味道平淡得令人厌恶。草草地吃了几口,我便关上了饭盒……
那一天下午,我饿得前胸贴后背,肚子咕咕直叫。想起中午那盒装得满满的饭菜,心里有些酸楚。好不容易挨到放学,我狂奔回家。到了家,我来不及喘气,就直奔冰箱。拿出面包、牛奶美美地吃了起来。外婆走过来,看见我狼吞虎咽的模样,吓了一跳。“别噎着。唉,你这孩子,饿了吧!”外婆看着我,说了一大堆。但是听了那么多话,总感觉差点什么。
当天晚上,我又在餐桌上给家人讲学校的趣事。在叙述过程中,我有意识地避过了吃午饭这个章节。其他人听了都有说有笑,惟独妈妈静静地站在一边,像是在等待着什么。等我说得口干舌燥,伸手去拿水杯时,妈妈发话了:“那午饭呢?吃得饱吗?”糟了,竟然谈到这个。我的心里打着小鼓。我不愿让他们知道我挨饿,这样又要挨训,又没面子。我故意拖长了喝水的时间,脑袋却飞速地转着,想着如何应答。一杯水很快下了肚。“怎么样了,午饭?”妈妈又重复了一遍。“很平常——啊——”我又装了一杯水,一说完话,就把头插进水杯中。“那就好,在学校吃饭,要吃饱!”妈妈又来了那句“名言”,但我的心里却暖洋洋的。
叮咛是关心,叮咛是关怀,叮咛是美,叮咛更是母爱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