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有什么样的地位?

2025-01-04 04:47: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共10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

张仲景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治疗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

回答2: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出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是由传统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著作而成,在我国医学著作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是我国中医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里主要描述了各种外感病和内科杂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写于公元3世纪初,是张仲景用毕生所学所铸造的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医书,也是至今为止各大中医药学院都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同时《伤寒杂病论》也是我国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匠心之作。

张仲景作为一名后汉医学家,自幼喜好医学,出生于官僚家庭,从小衣食无忧,自此接触了较多的医学典籍,同时他也是名震中外的医学界扁鹊的忠实粉丝,这也为张仲景之后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自古以来,一切成就源于兴趣,不得不说张仲景后期的成功也源于他对中医学的学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东汉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这也间接的导致了许多的农民起义事件的发生,百姓们饱受战乱的同时也饱受着疫病之灾,这时的张仲景应然崛起,写下了这本千古医学之作。

《伤寒杂病论》是以六经统病症,记载详细且符合实际,是一本十分受用的医学书籍,其次《伤寒杂病论》对针灸,药摩,吹耳等许多的治疗方法都有详细的讲述,对一些食物中毒和溺水的急救方法也有独特的讲解,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这部医学著作也随着战乱和饥荒等受限,导致我们现今所看到的《伤寒杂病论》均有缺失,这也是医学界的一项遗憾了,但是遗憾归遗憾,《伤寒杂病论》和张仲景所带来的历史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

回答3: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这本书为治疗伤寒杂病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回答4: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重要的经典,奠定了“辩证论治”坚实的基础,反应了我国早期医学高水平的阐论,是广大医者瞻仰的丰碑。

回答5: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记载了非常多的药材和案例,我国很多著名的医学都是借鉴这本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