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人的比喻,意指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可以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坏处。以下是一些例子来解释这个比喻:
1.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在现今社会,互联网科技的进步无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工作、在线学习和社交活动,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然而,互联网科技也可以被用来做一些不道德或者甚至是非法的行为,例如网络诈骗、黑客攻击和隐私侵犯等。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可以瞬间改变人们的生活,它们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3. 健康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对人的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如果过度或者不正确地对待这些习惯,就可能引发健康问题,例如暴饮暴食、过度运动或者不正确的饮食习惯等。
4. 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也很明显。正确的投资可以使人们获得可观的收益,然而如果投资策略不当,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上这些例子都表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比喻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适用于各个领域。它提醒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正确、理性地对待事物的发展,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时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
秦一统天下,后秦暴政,天下共反。
国名党开始众人支持,后来众人推翻。
其实每个王朝,政权的灭亡都是这个列子
李自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创立“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知人善任是成功的条件之一。名臣魏征与太宗议论治国之策时,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英明论断,阐明了一个治国安邦的深刻道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是指“人民”,这里的舟是指“皇权统治”。意即:人民群众可以维护封建政权,也可以推翻封建政权,关键统治者是否顺民意、得民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历史,从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的兴衰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东西。
秦始皇嬴政持策仗剑,灭六国,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也算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可建立了秦王朝后,他不知修养生息,发展生产,却推行暴政,修阿房、建长城、焚书坑儒、残民以逞,导致天怒人怨。身为戍卒的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天下响应,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既强大而又短命的王朝。(嬴政在位27年,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仅在位3年。)这里的经验、教训何其深刻,秦朝的灭亡,是他推行暴政的结果,也是人民反抗暴政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