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的寓言故事一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
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
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
这道题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也在羊群中,你是选狼还是选狮子?
很容易做出选择吧?
好吧,记住你的选择,接着往下看。
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
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
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
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
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
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状。
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
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
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必须世代相随,你们唯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
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
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
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死。
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
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
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
万一肥狮子饿死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
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
而那头被送交给上帝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边的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血。
它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
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规矩的寓言故事二
在约翰工作的集团公司附近,有一家汽车经销部。每年,约翰都会从这家经销部为公司购入四五辆汽车,而他自己也会每隔几年都从这里买辆新车,因此,他跟这户商家上上下下的人员都非常熟悉,彼此之间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可是有一天,因为修车,他却跟一位接待小姐发生了冲突。
上班前,约翰把车送到了这里,下班时,他来取车。这时,负责接待的小姐请她付清修理费。
约翰不屑地瞥了小姐一眼:“我先试车,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给我修好了。”
“可以,不过,您要首先付清修理费,才能把车开走。”接待小姐重复道。
约翰几乎火了:“你难道不认识我?你还想不想在这里干了,我告诉你我跟你们老板很熟的!”
“正因为我想继续在这里干下去,所以才不敢破坏公司的规矩。”小姐坚持着。
“少拿你们的规矩来规范我!今天我必须把车开走!”约翰生气地冲小姐喊道。
“十分抱歉,先生,这是不可以的。”小姐职业性地微笑着,却毫不通融。
没办法,怒气冲冲的约翰只好打电话给这家经销商专门为他指派的跟踪服务人员。对方听清原委以后,向约翰道了歉,表示一定会处理好此事,并说可以代约翰支付取车未成的路费,把车亲自交给他。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家经销商从此再没有和约翰做过一笔生意,还断言:“约翰在这家公司算是待到头了。”
果然,没过多久,约翰就因为监守自盗而被炒了鱿鱼。众人纷纷佩服经销商的先见之明,经销商却淡淡一笑道:“这很明显嘛,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不讲规矩的人。
寓言故事三【奉公守法】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以显示他的权势。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的对他说:“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依靠您的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封了他一个掌管整个赵国税收的官。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私的处理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建立了很多战功。
寓言故事四《汤姆挨罚》
今天早上汤姆的心情就很不好。在幼儿园,他抢小朋友的玩具、破坏别人的游戏、甚至还拿积木扔自己的好朋友……结果汤姆挨罚了。挨罚可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后来汤姆知道,爸爸小的时候也挨过罚。
汤姆在幼儿园挨罚了,爸爸没有责怪他,但告诉了他一句话:“大家生活在一起,要遵守各种规则。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可以做。”汤姆记住了这句话,这句话也值得每一个孩子记住。而故事的结尾还让我们体会到了另一句话。那就是,规则当然很重要,但爱和宽容同样重要。
寓言故事五:尴尬的斑马线
跳跳猴和嘻嘻熊是邻居,也是同班同学,他们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形影不离。
森林里的动物学校,离他俩的家有一公里的路程,他俩每天步行去上学,家长呀不送他们。放学回家呢,他们俩也是结伴而行,家长呢也不去接他们。
今天是星期一,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的,骑车的动物急匆匆地赶路。步行的动物呢,速度也不慢,大家都急着赶路呢。
跳跳猴和嘻嘻熊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黄灯开始闪烁,大部分动物都停了下来。跳跳猴才不管信号灯呢,跟着几个不守交通规则的动物,蹦蹦跳跳地朝前冲。
嘻嘻熊呢,胆小,一看见黄灯闪烁,马上就停了下来,站在斑马线外侧等绿灯。嘻嘻熊牢记着妈妈的话:“过马路,左右看,斑马线,保平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是提醒。”
斑马线看到这几个动物踩着自己的身体,闯着红灯过马路,他大声的喊:“喂,你们不能闯红灯啊,这危险呐!”可是,尽管他喊破喉咙,谁也不愿意搭理他,斑马线尴尬极了。
动物们闯红灯,车辆没法正常行驶,司机使劲地按着喇叭,喇叭“呜呜”地响着,震耳欲聋。这些噪音让人类实在是无法忍受,嘻嘻熊不得不用手捂住了耳朵。
这个时候,哈哈猫和爸爸正好经过这儿,哈哈猫望着傻乎乎地站在斑马线外一动不动的嘻嘻熊,嘲笑说:“嘻嘻,真胆小,你就是个胆小鬼,跟我们一起走吧!”
嘻嘻熊眼角的余光看见一辆车从拐弯处飞速地驶来,他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急忙伸手拽住正要往前冲的哈哈猫。
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流氓兔驾驶着一辆卡丁车扬长而去。“哎呀,天哪,好险啊,我差点儿被撞飞了!”哈哈猫吓呆了,浑身直冒冷汗。
哈哈猫的爸爸一边感谢嘻嘻熊,一边拉着哈哈猫,严厉地教训道:“哎呀,刚刚真是多亏了嘻嘻熊救了你,否则,你的小命就难保了!”
看着这一幕,斑马线尴尬地笑了。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斑马线才不会尴尬。小朋友们,过斑马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是提醒”。斑马线才会成为我们的生命中的保障线。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历史发展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西元前六世纪,希腊、印度和中国就有许多寓言故事出现,如西方的伊索寓言、佛教的《百喻经》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著作。公元前二世纪的战国时代更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连带地也创造出大量的哲学性寓言,在荀子、墨子、韩非子中都可看到不少寓言故事,《庄子》书中寓言约200则,更堪称为战国寓言的代表作。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
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故事一:奉公守法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
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以显示他的权势。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的对他说“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依靠您的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封了他一个掌管整个赵国税收的官。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私的处理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建立了很多战功。
故事二:尴尬的斑马线
跳跳猴和嘻嘻能是邻居,也是同班同学,他们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形影不离。森林里的动物学校,离他俩的家有一公里的路程,他俩每天步行去上学,家长呀不送他们。放学回家呢,他们俩也是结伴而行,家长呢也不去接他们。
今天是星期一,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的,骑的动物急匆匆地赶路。步行的动物呢,速度也不慢,大家都急着赶路呢。
跳跳猴和嘻嘻能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黄灯开始闪烁,大部分动物都停了下来。跳跳猴才不管信号灯呢,跟着几个不守交通规则的动物,蹦蹦跳跳地朝前冲。
嘻嘻熊呢,胆小,一看见黄灯闪烁,马上就停了下来,站在斑马线外侧等绿灯。嘻嘻熊牢记着妈妈的话:“过马路,左右看,斑马线,保平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是提醒斑马线看到这几个动物踩着自己的身体,闯着灯过马路,他大声的喊:“喂,你们不能闯红灯啊,这危险呐!可是,尽管他减破咙,谁也不愿意搭理他,斑马线尴尬极了。动物们闯红灯,车辆没法正常行驶,司机使劲地按着喇叭,喇叭“呜呜”地响着,震耳欲聋。这些噪音让人类实在是无法忍受,嘻嘻能不得不用手捂住了耳朵
这个时候,哈哈猫和爸爸正好经过这儿,哈哈猫望着傻乎乎地站在斑马线外一动不动的嘻嘻熊,笑说:“嘻嘻,真胆小,你就是个胆小鬼,跟我们一起走吧!
嘻嘻熊眼角的余光看见一辆车从拐弯处飞速地驶来,他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急忙伸手拽住正要往前冲的哈哈猫。
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流氓兔驾驶着一辆卡丁车扬长而去。“哎呀,天哪,好险啊我差点儿被撞飞了!”哈哈猫吓呆了,浑身直冒冷汗。
哈哈猫的爸爸一边感谢嘻嘻熊,一边拉着哈猫,严厉地教训道:“哎呀,刚刚真是多亏了嘻嘻能救了你,否则,你的小命就难保了!
看着这一幕,斑马线尴尬地笑了。人人都要遵交通规则,斑马线才不会尴尬。小朋友们,过斑马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是提醒”。斑马线才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保障线。
故事三:挥泪斩马谡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故事四:列宁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故事五:周总理遵守制度
有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拓展资料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和道德与信仰有关。
以下是一篇关于规矩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灭顶之灾,终于,他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失望极了,但忽然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上有一张纸条,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抽出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做,如果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吸水器抽不出水,岂不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最终还是按照纸条上说的做了,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从这则寓言中我们看到了守规则的好处,如果这个人不守规则,喝到的只是一壶水,不一定够用,但确实可以救他的命,但以后这个井里就再也吸不水来了。可他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遵守了规则,他也得到了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的回报。
规矩,汉语词汇,
拼音:guī ju
基本释义: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两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一则小故事和大家分享: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 这道题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也在羊群中,你是选狼还是选狮子?很容易做出选择吧? 好吧,记住你的选择,接着往下看。 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 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 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状。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必须世代相随,你们唯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 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死。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 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而那头被送交给上帝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边的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血。它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采纳哦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憨哗封狙莩缴凤斜脯铆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4:《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