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知道孩子孝不孝顺?他们的言行有着怎样的区别?家长该如何教育??

2025-02-02 14:04:4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前几天在超市,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我想吃冰激凌”

“好”,妈妈一边答应一边拿了一个冰激凌放进购物车中,转身不忘问一句“妈妈好不好?”

“妈妈最好了,囡囡最喜欢妈妈了”

“那你长大会不会孝顺妈妈呀?”

“当然会了,我要给妈妈买大房子,买花裙子”

母亲一脸满足的带着孩子离开。

巧合的是,走出超市门我再次遇到了这对母女,小姑娘拿冰激凌吃的一脸开心,身旁的母亲手里拿着大包小包,还要时刻提防着肩膀上的小姑娘书包掉下来。这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小姑娘一下,冰激凌把嘴角弄脏,小姑娘立马生气,冲着妈妈大声嚷嚷:“哎呀,你都把我弄脏了,真是的。”妈妈赶紧放下手中的东西,蹲下身子给小姑娘擦干净。

我敢断定,这个表面说着会给妈妈买大房子的小姑娘一定不孝顺,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无道理,一个人的品性从小就能看出来,而这一切,与父母的行为离不开关系,尤其是这几种:

第一种:溺爱孩子

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总是希望把最好的送到孩子手中,孩子整日的“工作”只剩吃喝玩乐了,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长大之后注定会成为“啃老族”。

第二种:不要求孩子劳动

现在的孩子才是真正的“ 十指不沾阳春水”,切实做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生活,而家长而已做得理所当然,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趁自己还能做得动,能帮一点是一点,却不知,这一帮很可能就是一辈子。

第三种:偏袒孩子

“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你一个大人和孩子计较什么”,在面对孩子的小错误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推卸孩子的责任,或是帮助孩子承担问题,长期以往。他们只会越来越“大胆”,反正不管自己做什么,都不用承担责任,早晚有一天。孩子会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第四种:暴力育儿

和以上的三种家长不同,这种家长坚信“孩子不打不成才”,只有严厉的对待孩子,他们才会成长的更加优秀,也会这种观念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把握不好一个度,孩子很可能出现逆反心理,严重的话会远离家庭,更不要指望他们能够孝顺自己。

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明确家庭关系,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事事让着他们,家庭生活中,一定要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餐桌上要等长辈到齐才能吃,长辈动筷才能吃,生活中,要询问长辈的意见,照顾长辈的感受等等。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做,父母就要首先做到“孝”,替长辈倒水、关心长辈,事事为长辈考虑,这样孩子才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学会并且懂得尊重长辈。

最后,一定要坚持,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将其记在心中,刻在骨子中,与此同时,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年龄,要求他们做出具体的事情,比如小一点的孩子要求他们主动问好,大一点则可以要求他们照顾长辈,再大一点就可以要求他们为长辈着想等等。

父母陪孩子长大,孩子陪父母变老。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他们甚至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孝顺,但是只有孝顺的孩子才会懂得热爱生活、报答社会,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变得更好,为他们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

回答2:

孩子如果对家长很尊重,凡事考虑他人,能够热心帮助长辈,这样的孩子一般都非常孝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回答3:

看一个孩子孝不孝顺,看他平时的行为举止就可以了,孝顺的孩子一般会比较在乎父母的感受,而不孝顺的孩子一般都会和父母作对。家长在他们小时候的教育非常重要,毕竟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也应该从自己的言行举止方面去影响孩子。

回答4:

孝顺的孩子会顾及父母的感受。在言行上,孝顺的孩子一般不会顶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和孩子做朋友,然后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