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字的部首为“丬”,读音为“pán”。
壮,zhuang,从爿从士,本义表示大而有力,强盛的意思。壮是艾炷灸时计数的单位。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扩展资料
壮(壮)
zhuàng ㄓㄨㄤˋ
1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2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3 中国少数民族,~族。~锦。~歌。
4 用作“册’,意思是受伤。初六,用拯马壮,吉。——《周易》
5 姓氏
English 壮 strong able-bodied big large robust name of tribe
方言集汇 粤语:zong3 客家话:[客英字典] zong5
参考资料壮_百度百科
丬【pán】
简体部首:部首:丨;部外笔画:2;繁体部首:部首:爿;部外笔画:0;总笔画:4
笔画顺序:点、提 、竖
壮字信息:
部首:丬 部外笔画:3,总笔画:6 、异体字:壵、汉字首尾分解:丬士、汉字部件分解:丬士、笔顺读写:捺横竖横竖横。
扩展资料
壮,zhuang,从爿从士,本义表示大而有力,强盛的意思。壮是艾炷灸时计数的单位。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壮 zhuàng
〈形〉
(1) (形声。从士,爿( pán)声,兼表字义。士是能干的人,爿是劈开成片的木柴,合起来的意思是干出了很多事的人。本义:干出了很多事的功臣。)
(2) 同本义 [tall and big;srong;robust]
壮,大也。——东汉·许慎《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西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3)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壮武(强壮勇武);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强壮,强健)
(4) 豪壮;豪迈 [grand and heroic]
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晋书·谯刚王逊传》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唐·杜甫《壮游》
(5) 又如:壮夫(豪壮之士,豪杰);壮思(豪壮的情思);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壮意(豪壮的意气)
(6) 勇壮 [brave and sturdy]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魏策三》
(7) 又如:壮武(勇壮,雄武);壮悍(勇壮强悍);壮毅(勇壮刚毅);壮辞(勇壮的言辞)
(8) 宏伟 [grandeur]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纪》
(9) 又如:壮丽(雄伟华丽);壮制(宏伟的制作);壮图(伟大的志愿、计划)
(10) 坚实,坚牢 [firm]
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韩愈《石鼓歌》
(11)(植物)粗壮,茂盛。[lush]
唐·柳宗元《游黄溪记》:“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参考资料:壮—百度百科
“壮”字的部首为“丬”,读音为“pán”。
壮
拼 音 zhuàng 部 首 丬 笔 画 6 五 行 金 繁 体 壮 五 笔 UFG
1.强壮:健~。身体~。年轻力~。
2.雄壮;大:~观。~志。理直气~。
3.加强;使壮大:以~声势。~~胆子。
4.中医艾灸,一灼叫一壮。
5.姓。
6.壮族。原作僮。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年轻力壮
成语拼音:nián qīng lì zhuàng
成语解释: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
成语出处: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2、人强马壮
成语拼音:rén qiáng mǎ zhuàng
成语解释: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成语出处: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3、壮士解腕
成语拼音:zhuàng shì jiě wàn
成语解释: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丬pán 部首笔画
部首:丨 部外笔画:2 总笔画:3
五笔86:UYGH 五笔98:UYGH 仓颉:XLIM
笔顺编号:412 四角号码:321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2C
基本字义
1. 古同“爿”。用作偏旁。
壮部首:
士
[拼音]
[zhuàng]
[释义]
1.大,有力,强盛。 2.增加勇气和力量。
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