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是指介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狭长海域,古希腊人称为THALASSAERYTHRAE,今名是从古希腊名演化而来的,意译即“红色的海洋”。
名字的来源
关于红海名称的来源,解释甚多。
其一是用海水的颜色来解释红海的名字。这种解释又分为三种观点:有的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深红;有的认为红海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黄中黄红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的说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其二是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红海得名的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人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红光闪烁,红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将红海的得名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而呈暗红色,所以称为红海。
其四是古代西亚的许多民族用黑色表示北方,用红色表示南方,红海就是“南方的海”。
在非洲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有一片颜色鲜红的海,这就是红海。它是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像一条张着大口的鳄鱼,从东北向东南,斜卧在那里。它长约2000多公里,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北段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通。海内的红藻,会发生季节性的大量繁殖,使整个海水变成红褐色,有时连天空、海岸,都映得红艳艳的,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因而叫它红海。实际上,在通常情况下,海水是蓝绿色的。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红海成为印度洋与地中海间的要道,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线;它使原来绕过好望角的航线,缩短了9000公里。
红海是年轻的海。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诞生了红海。现在还可看出,两岸的形状很相似,这是大陆被撕开留下的痕迹。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裂谷,沿红海底中间通过。在近300-400万年来,两个板块仍继续分裂,两岸平均每年以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红海在不断加宽,将来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在非洲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有一片颜色鲜红的海,这就是红海。它是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像一条张着大口的鳄鱼,从东北向东南,斜卧在那里。它长约2000多公里,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北段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通。海内的红藻,会发生季节性的大量繁殖,使整个海水变成红褐色,有时连天空、海岸,都映得红艳艳的,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因而叫它红海。实际上,在通常情况下,海水是蓝绿色的。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红海成为印度洋与地中海间的要道,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线;它使原来绕过好望角的航线,缩短了9000公里。
红海是年轻的海。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诞生了红海。现在还可看出,两岸的形状很相似,这是大陆被撕开留下的痕迹。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裂谷,沿红海底中间通过。在近300-400万年来,两个板块仍继续分裂,两岸平均每年以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红海在不断加宽,将来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红海是年轻的海。大约2 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诞生了红海。现在还可看出,两岸的形状很相似,这是大陆被撕开留下的痕迹。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裂谷,沿红海底中间通过。在近300万~400万年来,两个板块仍继续分裂,两岸平均每年以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红海在不断加宽,将来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1947年,瑞典的“信天翁”号调查船,曾经来过红海考察,发现了海底裂谷处的几个热源。后来,美国的“阿特兰蒂斯Ⅱ”号和英国“发现者”号,也相继到这里调查,证实了这些热源的存在,并测得了这里的水温高达56 ℃,盐度高达7.4%~31.0%。而在正常情况下,热带海面的水温,一般最高只有30 ℃,至于深层水一般只有4 ℃。海水的盐度,一般在3.5%左右。红海底裂谷处,水温高出十几倍,盐度高出2~9倍,实在令人吃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反常的情况呢?经科学家的论证认为,由于裂谷不断扩张,地幔的熔岩流出来,加热了沿裂缝下渗的海水;大量的矿物质和溶解盐类,也由此溶进海水。在这些热的海水里面,含有丰富的铁、锰、锌和铅等多种金属矿物,人们称它为热液矿床。调查结果公布之后,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苏丹政府首先提出对这些海底矿物的所有权的要求。但在2 000米水下,开采这些矿物谈何容易,所以至今仍是纸上谈兵。
红海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它北部年降雨量只有28毫米,南部也只有127毫米,真是滴水贵如油。然而,这里的蒸发量大得很,年平均约2 100毫米,远远大于降水量。加上红海周围无河流汇入,使红海水量入不敷出。必须由印度洋的水流来补充;亚丁湾就成了调节红海水位的“大水库”了。从印度洋进入亚丁湾的水,浩浩荡荡北上,进入红海,补充它的水源不足。红海的高温、高盐水也不断经过曼德海峡的底层,流向亚丁湾,成为印度洋高温高盐水的重要源头。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红海北端分叉成两个小海湾,西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巴湾。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具有战略价值。
红海海盆为亚非大裂谷的一部分,长约2100公里。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据研究,红海底部确属海洋性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带连接起来。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在2千万年前的中新世,目前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扩张。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整个红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红海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常年空气闷热,尘埃弥漫,明朗的日较少。降水量少,蒸发量却很高,盐度为41%,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海域。8月表层水温平均27℃至32℃。海水多呈蓝绿色,局部地区因红色海藻生长茂盛而呈红棕色,红海一称即源于此。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远远超过降水量,两岸无常年河流注入。海底为含有铁、锌、铜、铅,银、金的软泥。自古为交通要道,但因沿岸多岩岛与珊瑚礁,曼德海峡狭窄且多风暴,故航行不便。重要港口有苏伊士、埃拉特、亚喀巴、苏丹港、吉达、马萨瓦、荷台达和阿萨布。
红海含盐量高的主要问题,是这里地处亚热带、热带,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而且降水较小,年平均降水量还不到200毫米。红海两岸没有大河流入,在通往大洋的水路上,有石林及水下岩岭,大洋里稍淡的海水难以进来,红海中较咸的海水也难以流出去。科学家还在海底深处发现了好几处大面积的“热洞”。大量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涌到海底,岩浆加热了周围的岩石和海水,出现了深层海水的水温比表层还高的奇特现象。热气腾腾的深层海水泛到海面加速了蒸发,使盐的浓度越来越高。因此,红海的海水就比其地方的海水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