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篇作文,题目为《我们都是普通话宣传员》不少于400字.

2024-11-30 10:37:0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从大处讲,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从小处说,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因南腔北调所闹的笑话,那些因语言障碍所造成麻烦的人还少吗?
我们濮阳市虽只有五县一区大的地盘,但却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地处和山东省搭界的台前范县方言最重,我上师范时班里这两地的同学说的话最初很难听懂一个字。接触过很长时间后才略之一二他们说的意思。他们典型的例子,是把“喝水”说成“喝啡”。我们清丰这里却把“吃饭”说成“沏饭”。南乐县的口音较轻后音上扬也很有地方特点,地处黄河滩区的濮阳县一代说话是含糊不清,z、c、s、zhi、chi、shi是不分家的。再就是即使在我们清丰这弹丸之地,不同的乡镇也能通过语言分辨出来。阳邵的接近内黄县口音也沾人家地域的光,成天“不咋、不咋”的。古城乡的人说话是图拉半片,zhi音是他们很难突破的瓶颈。巩营乡东面离山东近那里的人一张嘴就是山东味。
总之,从我们分析来看,各地有各地的语言,这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啊!这只是以我们濮阳地区来说的,那我们想想如果对我们的地域辽阔的一个国家来说,更是语种丰富的不得了。咱们熟知四川话我们是很难听懂的。我的一位同事的婆婆是重庆人,我去过她家多次,她婆婆的话却从没听懂过半句。还有广东话,我们更是费死劲也很难听懂的。那怪,普通话在香港回归后那么大力宣传提倡。
说话就是用来交流的,如果说出的话不能让人听懂,那说话就有限制了。现在小学生生活的圈子小,语言方面的障碍还不太明显。但我们知道他们将来是要出门远行的,无论是旅游还是上大学,或是到外地工作他们都难免和各地的人打交道,你说到那时他们会遇到多大的困难吧。如果你是在全国做生意,你将会失去一些因语言不通造成的商机啊。你外出闯荡也会因语言不通而失去天下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看来说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才能潇洒走天下啊。
学说普通话对我们孩子来说是很好的机遇,他们年龄小,记忆力好,口舌伶俐,加之地方口音影响还小,学说普通话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我们应让孩子及早学说普通话,让他们终生受益。


从1998年九月开始,每年九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天我们迎来了第十一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这次推普周活动中,学校号召同学们相互监督,讲标准的普通话,用规范汉字;做推广普通话宣传员。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素质,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少年儿童处于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因此,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具备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能力。正确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让我们每一位师生都行动起来,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养成规范用字习惯,为开创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普通话


     
 普通话(Standard Chinese),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的“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概念

  普通话“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是在现代确定的语言,称呼与定义因地而异,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地区称为“国语”,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在现代确定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相对于非汉语的语言又常被称为“中文”或“华语”。普通话又被称作胡语、国语、华语、胡普。

  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中国共同语。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罗马字母辨认拼切。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很相近,内部一致性较强,北方方言(类同官话方言)分为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等,在中国各方言中它在中国大陆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占中国总人口很大部分。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五四时期以来的现代部分白话书面著作,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地位

       
“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针对方言来说的,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广义的解释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华字典

       
1950年8月,国家出版总署组建新华辞书社,着手编写《新华字典》,由钱玄同的学生、北大中文系主任魏建功主编。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的注音体系和《国音字典》是一致的,在文白异读上,较《国音字典》来说更注重口语音。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5年1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了《关于在军队中推行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实现语言规范化的通知》。1955年11月17日,教育部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义,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则是为了显示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尊重。

推广

       
1949年主持教材工作的叶圣陶力主将小学“国语”科改称“语文”。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讲解用的语言,仍用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不用方言土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再次强调:“教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汉民族的共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小学语文科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是词的声音。这首先要求依照普通话的语音进行教学;在方言区域须特别注意正音工作。”1982年,吕叔湘在人民日报上呼吁推广普通话,提出“所有学校都应该是推广普通话的阵地”、“小学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普通话”。

       
1990年国家语委明确以广东、福建两省和上海市作为南方方言区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地区。1991年派出专门的调查组深入广东、福建的一些地区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两省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提出建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确立了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现代汉语词典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国务院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开始编纂《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继三十年代《国语字典》之後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

       
195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历经八年编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及“续编”“三编”,1963年合并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奠定了普通话语音规范的基础。198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重新组织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开展了第二次普通话审音工作,以《总表初稿》为基础,形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此表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是普通话语音的现行国家标准,是普通话推广普及的基础依据。2011年10月28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建新一届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

宣传

        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历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主题宣传口号:

        1、第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无。

        时间:1998年9月13日—19日。

        2、第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

        时间:1999年9月12日—18日。

        3、第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

        时间:2000年9月10日—16日。

       
4、第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时间:2001年9月9日—15日。

        5、第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时间:2002年9月15日—21日。

        6、第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时间:2003年9月14日—20日。

        7、第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时间:2004年9月12日—18日。

        8、第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05年9月11日—17日。

        9、第九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

        时间:2006年9月10日—16日。

        10、第十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时间:2007年9月9日—15日。

        11、第十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时间:2008年9月14日—20日。

        12、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时间:2009年9月13日—19日。

        13、第十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时间:2010年9月12日—18日。

        14、第十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时间:2011年9月11日—17日。

        15、第十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时间:2012年9月14日—20日。

音系


语音特点

普通话       
汉语和其他地方言音系相比较,普通话音系比较简单,它的声母、韵母、声调,一般来说,比其他方言要少,因而比较容易掌握。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r、鼻音n,m 、边音l
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另外,普通话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音节尾唯闭塞音p,t,k及演化出的喉塞音?),尖团合流(不分尖团),声调较少,调式简单。另外有轻声和儿化韵。

        与印欧语系相比,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huai(坏),但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听起来就像音乐一样动听。

语音体系

       
能够区分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例如:“布bu”和“铺pu”,“变bian”和“骗pian”,“标biāo”和“飘piāo”就是靠b、p两个音素来区分的,b、p就是音位。

       
人类能发出的音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某种语言或方言选择一定的声音来区别意义是有限的。在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这些能区分意义的音素互相对立,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简称音系。

        从声韵调系统来看,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调4类。

        声母:下面所列的22个辅音,除ng不作声母外,其余21个都作声母。

        辅音音素:

        破音 b p d t g k

       
破擦音 z c zh ch j q

        擦音 f s sh r x h

        鼻音m n ng

        边音l

        韵母:39个韵母按它们的结构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单韵母10个,上列10个元音都作单韵母。

普通话        舌面元音: 前元音 i衣 u 迂 e

        央元音 a啊

        后元音o喔 e婀 u乌

        舌尖元音: 舌尖前 -i(zi资 ci疵 si韵母)

        舌尖后 -i(zhi知 chi吃 shi诗 ri日的韵母)

       
卷舌元音: er儿

        这10个元音在构成音节时有选择性。舌尖前元音-i只跟z c s拼合构成音节,舌尖后元音-i和zh ch sh
r拼合构成音节。e、er能自成音节、不直接跟辅音相拼。其他元音既能跟辅音相拼,也能自成音节。

        辅音音素中的m、n、ng三个鼻音,在某些方言里可以独立成音节。比如,有些地方称“妈妈”为“m
ma”。称“你”为“n”,称“五”为“ng”。普通话中有叹词“喑欠 hm”、“哼hng”等纯辅音音节。这是个别的现象。

        复元音和声调复韵母13个,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有:

        ai ei ao ou

        ia ie ua uo ue

        iao iou uai uei

        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n或ng复合而成。有:

        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l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uan un

        声调4类

       
1.阴平念高平调(调值55)。如:飞妈书家音乒;

        2.阳平念高升调(调值35)。如:池河神床笛重;

        3.上声念低降升曲折调(调值214)(但在句中多读半上声21,两上声字连读时,前字一般变为阳平)。如:马把始可果表;

       
4.去声念高降调(调值51)。如:电灭醉亚进贡。

       
音素系统和声韵调系统,都可以用来说明汉语的语音结构。这两套系统可以结合,但不能混淆。比如:声母是由辅音充当的,但辅音不等于声母,因为辅音除作声母外,还可以作韵母的一部分--韵尾。韵母虽然主要是由元音充当的,但韵母不等于元音,因为韵母里面还有辅音。

容易混淆的发音:

f与h

       
部分方言区的发音中f、h有些混淆。比如“户(hù)”发成了“富(fù)”、“黄(huáng)”发成了“房(fáng)”。纠正的方法,一是采用“记字法”,二是分清楚、发准确的“f”和“h”两个音,其实这两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有较明显的区别的。

n与l

       
如四川方言区分不清普通话n与l的区别,例如“男(nán)”和“兰(lán)”与“女(nǚ)”与“侣(lǚ)”。要克服这个毛病,可采用“记字法”,即从字典或相关教科书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字音,利用代表字类推,从而掌握其它字的发音。如以“尼(ní)”为代表字类推,凡是带有“尼”声旁的字如“妮、泥、昵”都发“ni”的音,只是声调不同而已。总的来说,“n”声母的字比“l”声母的字少,只需记住n声母的常用字,其余的就发l了。如:

        那、乃、奈、南、脑、挠、内、尼、倪、你、鸟、念、捏、聂、孽、宁、纽、农、奴、诺、懦、虐

        以上这些代表字都发n声母。

zh ch sh与z c s

       
南方部分方言区的方言发音中没有zh、ch、sh的音,所以大凡碰到zh、ch、sh的音都统统发成了z、c、s的音,如“吃(chī)”的音发成了“疵(cī)”的音,“照(zhào)”发成了“皂(zào)。”可采用“记字法”来克服这个毛病。

回答2:

  今天,我们班的下午的第二节的队活课的主题是“推广普通话”。普通话就是北京人讲的话,因为中国的话太多了,国家要统一一种语言,那就是普通话了。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目前能在全国不同方言区域或不同民族之间起沟通作用的通用语言。自建国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提出要“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使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工作语言、交际语言。普通话的推广不仅显示了民族的昌盛、国家的统一;更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早在2000年10月,我国就颁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项法案确立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作为一个拥有80多种民族语言,30余种文字的人口大国,国家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是为民众能够正常的交流提供的一个良好平台的重要举措。作为窗口行业的公共服务行业,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更是应该多加提倡。 今天,我们的队活课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希望同学们能,遵守学校的规章说好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作者:李睿俗话说得好:"学会普通话,走遍全国都不怕。"如果你不会普通话,在中国的语言上就会碰到许多困难,寸步难行:  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店里有一位广州的女服务员,她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次,一位北方老汉到此店来吃东西。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来了,尽量用普通话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那老汉听不懂她的"普通话",最后,老汉才知道意思是问他吃什么。于是,老汉说:"包子。"她一听,马上说:"好马上到。"只见女服务员那出了一张报纸,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又说::"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的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  ……  现在你们应当知道会普通话的重要性了吧,学会普通话不难,只要你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一定会学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