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要说出为什么
2024-12-14 05:35:0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可一考生对出“祖冲之”,胜过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据说该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国学专家。

对联要求对仗
孙 祖 胡 都是姓
行 冲 适 都是动作,前俩都是形容走路状态的
者 之 之 都是助词

而且都是人名

回答2:

祖冲之,因为孙~祖是辈分,行~冲是动作,者~之是代词。
(如选择题答案没有祖冲之就选择胡适之,孙~胡是姓氏,行~适在古文中二者意思相近,者~之是文言代词。)

回答3:

对不起,我没有抄题,请见谅!
这道题问的是要你选出一个人名,
孙、祖、胡都是人的姓,行、冲、适都是人的动作,前面两个都是形容人走路状态的,者、之、之都是助词,而且,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人的名字。所以,我觉得2.祖冲之这个名字要好一些。
蟹蟹各位亲的采纳,需要赞的培养,我才能长大(注意:我不是骗赞的啊!)

回答4:

两个答案皆可
首先,胡适之和祖冲之都为人名
其次,胡、祖皆为姓,适、冲为动词,之为助词。所以都行

回答5:

祖冲之 因为朱和孙都是被分形和冲,都是动作之和者意思相近,比胡适之的表达更加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