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忧愤深广。它与果戈里的的《狂人日记》,在主题、人物、情节、风格、语言这些方面有什么渊源呢?从思想内容上看,都是把揭露、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控诉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在于揭露沙俄时代封建统治制度对人的迫害,对小人物表示同情;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揭露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呼唤年青人站起来拯救未来。相同之处是都带有普通人不同的狂人色彩。不同的是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写的单纯是个受迫害至疯的小人物,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写的是个反封建的战士。主要表现在:①发狂的原因不同。果戈里小说中描写了发狂的原因是受不住俄国官僚等级制度,失恋、对科长的女儿单相思、痛极至疯,是因为个人受压抑发疯。鲁迅小说中的狂人是反封建统治受到迫害而发狂,旁边人把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看作是疯话,把他的反封建行为当人疯子行为,是痛极至疯。②发狂的程度,发狂的表现不一样。波普里希钦的行为真正是疯子,如:他看懂狗写信……他以上等人自称,看不起下等人,认为自己是上等人,生活目的是为了当上校、将军,是只关心自己的卑微的小人物。鲁迅笔下的狂人是封建地主家的知识分子,敢于“成年流水”铺子上踹上一腿,不是因为个人私利而疯,不为世人所容,精神压抑导致发疯,没有完全丧失理智。“语多错杂无伦次”兼具发狂和清醒两重性,以清醒为主,用狂人做掩护,尖锐、泼辣地揭露封建本质,原型来自多个人。鲁迅塑造狂人形象既借鉴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但不以现实生活中的两类人原型。③对未来的要求不同,果戈里的《狂人日记》最后清醒后发出悲哀的哭泣:“救救我吧!把我带走吧!”带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而鲁迅笔下的狂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是战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