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是石膏模型。化石很少有完整的,能保存下来50%的骨骼已经相当珍惜,保存率更高就越发珍贵了,而展览中的“化石”看起来都是很完整的样子。
化石就算经过硬化技术处理,接触空气以后的风化破坏也是很厉害的。不可能直接暴露在空气里展览。就算不是密封保存,也要恒温恒湿避光。而不是暴露在外一直作为展品。
化石的形成需要高温高压,往往发掘出来的化石都是原来骨骼结构被压扁以后的形状,而不是骨骼原来立体的模样,尤其是小型动物化石,几乎完全被压平了。我们一般看到的“恐龙化石”是用石膏,按照那些零零碎碎的化石标本,推测生前动物的骨骼结构制作的标本,俗称“架装”。
大部分的化石是什么样子呢,你可以这么想象,一只死鸡,被一群狗撕扯(地质变迁对骨骼结构的破坏),然后裹上一层粘土,放到工厂气锤下面压压压,再丢火炉里面烧(埋藏的高温高压)。最后把外面都陶化的泥土剥掉,剩下的鸡骨头的样子(当然骨质已经早就没有了,化石的骨质也不可能保存下来,原来骨头的位置被矿物质替代掉了,所以才叫"化石")。
大多数挖掘工作也就能挖到那么一点点碎片。古生物复原专家利用很多原本属于不同个体动物的碎片,比如这个化石剩几颗牙,那个化石剩半只爪,某化石又剩下了一节脊椎,还有一具化石保存好点,整个尾巴的形状都保存下来了。通过复原绘图,一点点的拼起来,勾勒出一只恐龙完整的形象。最后用石膏做出来,展览给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