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尽劫波兄弟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么?

2024-12-23 06:49: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题三义塔> (1933年)

偶值大心离火宅,
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
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意思是说,灾难过后,弟兄们相逢,过去的仇怨烟消云散、不复存在,大家在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事情的原委是: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日中两国友好的愿望。鲁迅先生于是写成上述著名诗篇。据1933年6月21日的《鲁迅日记》:“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原题注说“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西村博士在1956年72岁时去世,“三义冢”一直得到其家人的诚心供养。1981年其孙女柳泽和子迁居时,亦同时将“三义冢”移往在丰中市的庭院。1986年10月,为纪念建市50周年,丰中市决定将“三义冢”碑石移入中央公民馆。2002年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三义冢显彰会”向市民募集“净财”,对诗碑整修一新,作为和平与友情的象征,成为丰中市的历史文化遗迹。

回答2:

《题三义塔》
鲁迅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题三义塔》)这里写到中日两国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也表达了“度尽劫波”之后,中日两国人民是“兄弟”,将来“相逢一笑泯恩仇”了;这是鲁迅的愿望,也是鲁迅的理想,也一定会是事实的——在那遥远的“度尽劫波”的将来。可是有人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来反对鲁迅的这一愿望和理想了;有人以“恩仇是天大的事情,怎能‘一笑’而‘泯之’”来反对鲁迅的这一愿望和理想了。“度尽劫波”之后,昔日各个民族之间和同一民族之间曾经有过的“恩仇”——哪怕“天大”——是“忘记就是背叛”呢,还是“泯之”呢?可见鲁迅“不宽恕”不行,宽恕也不行

回答3:

鲁迅

经历劫难之后方能显现出真正的兄弟情谊。

<题三义塔> (1933年)

偶值大心离火宅,
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
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

鲁迅姓周,他的母亲姓鲁,所以他的笔名鲁迅,听说是

回答4:

就是说,从前有一个叫波的人去渡口自尽,被兄弟看到救了回来,兄弟们说:“幸亏有兄弟在,波哥才不会死啊!”

回答5:

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记得是鲁迅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