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最典型的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顶针:
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例如: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三观:
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理论体系上它们的相互关系与概念如下: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通感顶针是语文惯用修辞手法,三观是唯物主义的哲学概念。望楼主阅读愉快、学习进步!若有疑问,请追问。
通感: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例如:我闻到了花的颜色
顶针也称联珠,就是前一句话的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话的开头之字。例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三观:
1.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望采纳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通感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三观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理论体系上它们的相互关系与概念如下: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