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汇缴如何填

2025-01-04 20:28: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纳税企业先按照会计核算结果填报相关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情况;

2、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要在会计利润总额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增加额”和“纳税调整减少额”栏次反映;

3、应纳税额计算”中的项目,主要是在计算年度应纳税款基础上,减除税收优惠政策中的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和已经预缴的税款(包括分支机构按规定预缴的税款和子公司在所在地按规定预缴的税款),得出“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扩展资料

据以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成本是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和各项间接费用。

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等。

除此以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回答2:

第1行 营业收入

一、营业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业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行=表A101010第1行或表A101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2+3+4+5+6行或表A103000第11+12+13+14+15行。

   

 

第2行 “营业成本”项目

    减:营业成本(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行=表A102010第1行或表A102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19+20+21+22行或表A103000第25+26+27行。

   

 

第3行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

   

 

   

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部分不得重复填报。

 

第4行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填写A104000)

   

 

   

填报纳税人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

表间关系

   

第4行=表A10400第25行第1列。

   

 

第5行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填写A104000)

   

 

   

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

表间关系

   

第5行=表A10400第25行第3列。

   

 

第6行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填写A104000)

   

 

   

填报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筹资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

表间关系

   

第6行=表A10400第25行第5列。

   

 

第7行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

   

 

   

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本文来源于中税网财税网络学院

第8行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填报纳税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直接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和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

 

第9行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

   

 

   

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中税网财税专家特别提醒)

 

第10行 营业利润

二、营业利润(1-2-3-4-5-6-7+8+9)

   

 

   

填报纳税人当期的营业利润。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表间关系

   

第10行=第1-2-3-4-5-6-7+8+9列。

   

 

第11行 营业外收入

    加:营业外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1行=表A101010第16行或表A101020第35行或表A103000第9行或第17行。

   

 

第12行 营业外支出

    减:营业外支出(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填报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2行=表A102010第16行或表A102020第33行或表A103000第23行或第28行。

   

 

第13行 利润总额

三、利润总额(10+11-12)

   

 

   

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表间关系

   

第13行=第10+11-12行。

   

 

第14行 境外所得

    减:境外所得(填写A108010)

   

 

   

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填报《境外所得税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

表间关系

   

第14行=表A108010第10行第14列-第11列。

   

 

第15行 纳税调整增加额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填写A105000)

   

 

   

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

表间关系

   

第15行=表A105000第43行第3列。

   

 

第16行 纳税调增减少额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填写A105000)

   

 

   

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

表间关系

   

第16行=表A105000第43行第4列。

   

 

第17行 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

    减: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写A107010)

   

 

   

填报属于税法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7行=表A107010第27行。

   

 

第18行 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

    加: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写A108000)

   

 

   

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的数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8行=表A108000第10行第6列。(当本表第13-14+15-16-17行≧0时,本行=0)

   

 

第19行 纳税调整后所得

四、纳税调整后所得(13-14+15-16-17+18)

   

 

   

填报纳税人经过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

表间关系

   

第19行=第13-14+15-16-17+18行。

   

 

第20行 所得减免

    减:所得减免(填写A107020)

   

 

   

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

表间关系

   

第20行=表A107020第40行第7列。

   

 

第21行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写A107030)

   

 

   

填报根据税法规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1行=表A107030第7行。

   

 

第22行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写A106000)

   

 

   

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2行=表A106000第6行第10列。

   

 

第23行 应纳税所得额

五、应纳税所得额(19-20-21-22)

   

 

   

金额等于本表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本行金额填零。

表间关系

   

第23行=第19-20-21-22行。

   

 

第24行 税率

    税率(25%)

   

 

   

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第25行 应纳所得税额

六、应纳所得税额(23×24)

   

 

   

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

表间关系

   

第25行=第23×24行。

   

 

第26行 减免所得税额

    减:减免所得税额(填写A107040)

   

 

   

填报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6行=表A107040第29行。

   

 

第27行 抵免所得税额

    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写A107030)

   

 

   

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7行=表A107050第7行第11列。

   

 

第28行 应纳税额

七、应纳税额(25-26-27)

   

 

   

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

表间关系

   

第28行=第25-26-27行。

   

 

第29行 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加: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9行=表A108000第10行第9列。

   

 

第30行 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减: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30行=表A108000第10行第19列。

   

 

第31行 实际应纳税的税额

八、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29-30)

   

 

   

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

表间关系

   

第31行=第28+29+30行。

   

 

第32行 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减: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

 

第33行 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九、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31-32)

   

 

   

填报纳税人当期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表间关系

   

第33行=第31-32行。

   

 

第34行 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其中: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34行=表A109000第12+16行。

   

 

第35行 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填写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会明细表》(A109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35行=表A109000第13行。

   

 

第36行 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按照税收规定应分摊的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36行=表A109000第15行。

   

 

第37行 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的本年抵减额

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

   

 

   

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第38行 以前年度应缴未缴的本年入库所得额

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税额

   

 

   

填报纳税人以前缴纳年度应缴未缴的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

回答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二、本表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三、各列的填报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四、各行的填报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第7行≤第6行。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 “本期金额”列不填。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9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6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15、第1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6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16、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9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6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回答4:

第1行 营业收入
一、营业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业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行=表A101010第1行或表A101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2+3+4+5+6行或表A103000第11+12+13+14+15行。

第2行 “营业成本”项目
减:营业成本(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行=表A102010第1行或表A102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19+20+21+22行或表A103000第25+26+27行。

第3行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

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部分不得重复填报。

第4行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填写A104000)

填报纳税人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
表间关系

第4行=表A10400第25行第1列。

第5行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填写A104000)

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
表间关系

第5行=表A10400第25行第3列。

第6行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填写A104000)

填报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筹资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
表间关系

第6行=表A10400第25行第5列。

第7行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

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本文来源于中税网财税网络学院
第8行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填报纳税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直接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和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

第9行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

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中税网财税专家特别提醒)

第10行 营业利润
二、营业利润(1-2-3-4-5-6-7+8+9)

填报纳税人当期的营业利润。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表间关系

第10行=第1-2-3-4-5-6-7+8+9列。

第11行 营业外收入
加:营业外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1行=表A101010第16行或表A101020第35行或表A103000第9行或第17行。

第12行 营业外支出
减:营业外支出(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填报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2行=表A102010第16行或表A102020第33行或表A103000第23行或第28行。

第13行 利润总额
三、利润总额(10+11-12)

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表间关系

第13行=第10+11-12行。

第14行 境外所得
减:境外所得(填写A108010)

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填报《境外所得税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
表间关系

第14行=表A108010第10行第14列-第11列。

第15行 纳税调整增加额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填写A105000)

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
表间关系

第15行=表A105000第43行第3列。

第16行 纳税调增减少额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填写A105000)

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
表间关系

第16行=表A105000第43行第4列。

第17行 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
减: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写A107010)

填报属于税法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7行=表A107010第27行。

第18行 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
加: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写A108000)

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的数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18行=表A108000第10行第6列。(当本表第13-14+15-16-17行≧0时,本行=0)

第19行 纳税调整后所得
四、纳税调整后所得(13-14+15-16-17+18)

填报纳税人经过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
表间关系

第19行=第13-14+15-16-17+18行。

第20行 所得减免
减:所得减免(填写A107020)

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
表间关系

第20行=表A107020第40行第7列。

第21行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写A107030)

填报根据税法规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1行=表A107030第7行。

第22行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写A106000)

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2行=表A106000第6行第10列。

第23行
应纳税所得额
五、应纳税所得额(19-20-21-22)

金额等于本表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本行金额填零。
表间关系

第23行=第19-20-21-22行。

第24行
税率
税率(25%)

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第25行
应纳所得税额
六、应纳所得税额(23×24)

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
表间关系

第25行=第23×24行。

第26行
减免所得税额
减:减免所得税额(填写A107040)

填报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6行=表A107040第29行。

第27行
抵免所得税额
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写A107030)

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7行=表A107050第7行第11列。

第28行
应纳税额
七、应纳税额(25-26-27)

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
表间关系

第28行=第25-26-27行。

第29行
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加: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29行=表A108000第10行第9列。

第30行
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减: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30行=表A108000第10行第19列。

第31行
实际应纳税的税额
八、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29-30)

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
表间关系

第31行=第28+29+30行。

第32行
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减: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

第33行
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九、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31-32)

填报纳税人当期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表间关系

第33行=第31-32行。

第34行
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其中: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34行=表A109000第12+16行。

第35行
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填写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会明细表》(A109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35行=表A109000第13行。

第36行
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按照税收规定应分摊的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表间关系

第36行=表A109000第15行。

第37行
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的本年抵减额
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

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第38行
以前年度应缴未缴的本年入库所得额
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税额

填报纳税人以前缴纳年度应缴未缴的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

回答5:

是年度汇算清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