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着重处理采购与分销、库存与配送
基于前述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连锁企业业务管理与配送体系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要解决连锁企业采购与分销、库存与配送问题。因不同的连锁经营企业的具体特点有所差异,所以解决方案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以咨询 软件 实施服务的综合形态出现。下面,我们只介绍其中的软件系统方案。该方案是由drp(distribution resources planning,资源分销计划系统)、库存与配送系统、采购与财务系统集成。其结构图见图1。drp主要侧重于对基层门店日常发生的最关键业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包括:门店的库存情况、销售信息(销量、价格、销售速度、产品品种销售比例等)、基本财务情况、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连续补货的数量、品种和时间。这些数据还成为引入、淘汰商品或供应商的依据。在数据采集上,通过集成的方法,从门店的pos系统中采集,如果没有pos系统,也可以采用人工方式采集;在数据传输上,利用设置在各门店的pc机,通过internet实现“离线操作,在线传输”的方式,将关键业务数据实时汇集到总部,也可在数据分析和对比后,再发布于总部局域网服务器或互联网web站点上。
采购管理子系统帮助采购人员控制并完成商品的采购,即从采购计划、下单、到货接收、检验入库的全部过程,可以有效地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及供应商履约交货的情况,从而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供应商和采购策略。最重要的是,它与财务、库存等业务实时数据对接,可以将每日库存与配货需求匹配出合理的采购计划。对允许供应商直接配送的商品,将所汇集的补货计划直接传达给他们。这样不仅使采购控制管理具备了技术保证与基础,还因缩短了商品的物流路线与环节,可以大大节省企业物流成本。
财务系统用来完成连锁企业进销存业务、成本、费用、利润的核算。其中,进销存业务凭证由系统自动生成,可以大幅降低核算的工作量。因为业务变化引起的资金变化能立即反映在财务系统上,给财务人员细化资金管理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对于需要集中进行计量、质检、分装的商品,或者因供应商不能直接、按时向连锁门店配送时,连锁企业自己就会面临管理仓储和配送的工作流程。它可以采用库存与配送系统来解决。库存系统实现对商品采购、入库、调库、移库、销售出库等全过程的控制管理;可为商品设置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并有超界限报警处理和商品积压与短缺统计;有订货点报警功能,并可自动计算生成采购申请。配送系统实现多级的要货、配货、发货计划的体系管理;对运输计划、承运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管理。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过程描述一下连锁企业业务的流程运作:
·门店每日的进销存数据从pos转入到drp系统,即使是没有pos的情况,这些数据也被人工输入系统;
·各门店的drp定时将数据发向总部的同时,向供应商提出为满足地方特色的独立采购计划和配送要求;
·总店把收集到的数据分为两种情况处理:对供应商可以提供配送服务的,直接向供应商提出每日的补货与配送计划;对需要由自己配送的商品,先进行库存检索,可用库存量满足补货需求直接计算配送计划,否则,向供应商发出定单补货。
·供应商接到中央采购计划和独立采购计划后,向总店配送中心配送,或者根据要求,直接向门店配送。
·总店的配送中心接到配送计划后,完成配货准备,并规划配送路线,完成装车作业和运输。
·门店负责对接收的商品进行计数、计量、质检、贴标签、商品上架;配送人员负责将需要退、换、残、次商品拉回配送中心集中处理。
·门店定期将销售的货款存入总店银行帐户或与总店结算货款;总店与供应商定期结算应付货款。对销售滞缓的商品定期考虑是否予以淘汰。
从上面所描述的流程看到:由drp系统收集、传递各门店的业务数据是整个系统的起点与关键点,它最有意义的功用是将前端所反映的需求信息集中起来,并依此带动其他工作系统来满足前端的需求,这就实现了大家所盼望的“拉式”连续补货计划。而在此基础上的采购、库存、配送系统不过是用来满足、执行该计划的工作流程
在全球市场中,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的偏好、语言、环境以及所遵行的政府法规的不同,单一产品常常需要有多个型号和版本来各自满足特定地区客户的特定要求。例如,售往不同国家的计算机,其电源模件为适应当地电压、频率和插头型式而会有所不同;键盘和说明书必须适合当地语言;通讯产品由于支持它的通讯协议不同,也会有所差异。在有些情况下,一种产品的本地化版本的要求是由于政府干预而产生的。对于运作管理人员而言,迎接这些存在于大多数产品中的、和大量产品种类相关的挑战,日益迫切。
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产品的不同功能和能力,一个产品族也会有多个产品型号。这些不同型号的产品反映了不同市场细分的不同需求,如商务、教育、个人或政府部门的不同需求。因此,在一个产品族里产品数量极其众多并不少见。此外,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企业必须生产多个版本以应对不同的升级需求,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对大规模定制的迫切需要。
市场全球化、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和技术更新加速是产品种类激增的根本原因。这种“激增”带来多重消极影响。首先,对预测者而言,预测多个版本的需求简直就是天方夜潭。对于诸如计算机及其外设等高技术产品的预测错误常常超过400%.预测错误导致对一些版本的产品过多预测,而对另一些版本则过少预测,其结果就是一些产品库存过多而另一些则缺货。其次。在保持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高压之下,许多运作管理人员仅仅选择了一种简单方法预予以应对——尽其所能多存储产成品以备不时之需。由于技术更新相当迅猛,每年由于陈旧过时而核销作废的库存常以千万甚至亿元记。此外,由产品种类激增带给运作的另一负面影响是,由于企业必须管理大量的产品供货,需要有高额的行政管理开支。产品供货的高复杂度也意味着较高的制造成本,这是由于需要有较专业化的工艺、物料、准备转换手段和质量保证方法。同时,由于不同的产品需要有不同的现场支持物料和技术,因而要保持有效的总体产品支持或高水准的客户现场服务,将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运作问题,企业投入大量资源以提高供应链效率。这些投资包括:建立可减少定理单处理信息延误的信息网络;使用包括特殊运载工具的快速运输手段;重新设厂以更接近客户;使用更尖端的预测技术;建立复杂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使用各种高效的物料转运和加工的工厂自动化设备。这些措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一种趋势在增多,即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使产品种类的负面影响得到改善。Child等人(1991)发现,制造成本的80%、质量的50%、加工时间的50%和业务复杂程度受到产品和工艺设计的影响。由此,一种“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使流程中形成多个产品的差异点尽可能向后延迟”的策略,即所谓“延迟”策略应运而生。换言之,“延迟”就是在流程下游的某一点(差异点)之前,将不采用特定工艺使在制品转变成具体的产成品。
产品激增一方面使运作管理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在产品和工艺设计,甚而在供应链设计中也蕴含巨大的机遇。实施恰当的延迟策略,可提升供应链的柔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进顾客服务水平。
二、延迟的概念、内容和类型
“延迟”概念最初是由Alderson(1950)在《营销效率和延迟原理》一文中引入的,他将延迟定义为一种营销战略,即将形式和特征的变化尽可能向后推迟。这一概念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于物流和配迟业务。消费品行业也在运用这一理念对顾客定单实施快速响应。例如,Benetton公司存储未染色的服装,直到销售季节开始,可获得更多顾客偏好的信息后才开始染色。其它服装企业,如生产滑雪装的Obermeyer公司也使用类似的策略。
我们认为,延迟就是通过设计产品和生产工艺,把制造某种具体产品、使其差异化的决策延迟到开始生产之时。使一类或一系列的产品延迟区分为专门的产成品,这种方法称为延迟产品差异。一般来说,多个产品在生产流程的初始阶段可以共享一些共同的工艺和(或)零部件,在工艺流程的某一点或某些点上使用将定的工艺和部件来定制加工半成品,这样,一个通用产品直到流程的这一点之后就成为不同的产成品。这一点通常就是产品差异点。延迟的实质就是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使产品差异点延迟。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所说的延迟“程度”是指产品差异点的相对位置。这样,早期延迟是指产品差异点发生在供应链早期,而晚期延迟就是差异点发生在供应链的晚期。
李豪提出了几个实施延迟差异的重要途径。
1.工艺重构(或重新排序)。即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步骤进行修改和调整,使成为具体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工序尽可能往后延迟。
重构供应链的延迟化策略 来自: 免费毕业论文网
2.通用化。是指采用通用零部件或工艺以减少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提高在制品库存的柔性。
3.模块化。 是指将一个完整的产品分解为一些便于组装在一起的模块,而在设计阶段,将各种功能放进各个模块。
4.标准化。 即用标准产品替代一个产品系列,实现标准化的方法之一是建立特定顾客可能需要的几个备选方案。
在高技术产品制造和配送环境下,使用以下的结构来描述种类繁多的产品经过之流程是较有普遍意义的:考虑一个主要由五阶段构成的产品供应链。(1)制造; (2)集成 ;(3)定制 ;(4)本地化 ;(5)包装。这些阶段的排序是和我们通常看到的大多数实例相一致的。同时,这一次序也恰好按递减顺序、和所需利用的加工和调试工程资源用量相对应。
(1)制造是指产品核心部分生产的基础阶段。通常,这一阶段只生产单一的通用产品或数量很少的产品。
(2)集成是指将产品的核心部分与关键组件结合在一起的阶段。例如,在打印机生产中,制造阶段生产打印机引擎和机体,而印刷电路板在集成阶段加入到引擎中。每个产品在集成阶段和不同的组件组合就成为不同的产品版本。
(3)定制是指产品进一步与不同的附件装配在一起以形成有明显差异的产品。例如,对于计算机产品,装入不同的输入/输出卡、软件、存储器和附板就构成不同的产成品。
(4)在本地化阶段,要对产品实施本地化措施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土要求。例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电源要求,说明书要求不同的语言,会使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可以想见,产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本地化后,会产生更多的不同的最终产品。
(5)最后,包装是进一步造成某些产品种类激增的另一阶段。
在产品种类激增的背景之下,延迟作为推迟产品差异的策略有两种形式:时间延迟和形式延迟。
时间延迟是指将产品差异的任务,包括制造、集成、定制、本地化和包装尽可能在时间上向后推迟。时间延迟使备货生产模式向定货生产模式转化成为成能。
经验告诉我们,在实施时间延迟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机遇,这一机遇是和实施差异化任务的地理位置相关的。一般而言,差异化任务可在制造厂、地区配送中心、经销渠道,甚至于客户处实施。极早延迟是指所有差异化任务都在工厂实施,而极晚延迟是指所有差异化任务都在顾客处实施。
在全球市场中,对于多数传统上在工厂制造和装配的高技术和复杂化产品,第一种延迟(即在制造厂完成差异化任务)的机遇是把某些差异化任务转移到地区配送中心。由于从工厂到配送中心海运时间需要数周,从而使产品发生差异的时间延迟了数周,最终大量节约了由于预测错误造成的库存积压和缺货成本。李豪、Billington和Carter(1992)报道了一例惠普台式打印机的案例,在此案例中,本地化阶段由工厂延迟到配送中心。这样一种“为本地化而设计”的策略已成为惠普该分部的行动准则。
延迟的另一类型,即为形式延迟,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在上游阶段实施标准化。这一过程同时伴有零部件的标准化。在形式延迟中,既可能是产品形式延迟也可能是工艺形式延迟。同时,两种形式延迟还可能同时存在,形成不同的组合。这样,产品的差异点就会被有效地延迟。目前,模块化和部件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作出延迟差异的设计更为可行。例如,在惠普打印机一例中,两个在集成阶段使用的关键部件使产品区分为黑白和彩色打印机。如果对某些关键部件实行标准化,两种打印机将不会在集成阶段产生差异,因而促成延迟。简言之,形式延迟可被看作是打破原有产品种类树的分支,使其分支较少的过程。此过程如图2所示。
“为延迟而设计”即为这样一种理念,它要求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使时间延迟或形式延迟可通过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达到。
智障哈哈vv发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