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就是《周易》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书店有很多白话周易,周易入门的书
不过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先看下南怀谨先生关于周易的书,比较通俗易懂
还有,要准备好字典~~
如果想少走弯路,为了不误导有志学易者,我的忠告是,从头就是从掌握八卦六十四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这99个原始文化符号开始,而不是泥于后出的《周易》或《易传》的文字。
此为自古学易不外传的诀窍。卦爻等符号是本体论与方法论合一,从法地法天法自然的方法论切入,学易就可以事半功倍、举一反三。弄清易道象数模型,你把握到的就是中国人原始的世界观和时空观,要了解象数和使用方术,必要贯通易理,掌握方明、矩尺、索、式等若干秘密武器。
需要指出的是,学易很少涉及宗教,更多的是了解和认同中国古代文化的科学底蕴。
间入门类书目不暇接,绝大部分只能用来了解与易学相关的知识,注释《周易》的书也不适宜初学者。关键是看你的学习兴趣重在悟道闻道,还是掌握方术。建议选侧重卦象变化及卦象结构解读的,如王居恭的《周易漫谈》《周易旁通》,张延生的《易学入门》《易学应用》等,读这样的书你学易可以少绕些弯路;易是关于天人关系的学问,因此读易与养生、中医结合、即由内在的身易与外在之易结合的书也是学易的方便法门,如潘雨廷的《易老与养生》、汪忠长的《易与道》等;要了解易学研究的现状,资料搜集比较全面的工具性的书有陈凯东的《周易志》……以上推荐的标准主观性强,仅供参考。
易经主要是阐述周易的,《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山海经》古代一本很著名的书里边提到,周朝的史官,“掌三书,曰连山,曰归藏,曰周易”,就是掌握了三种占卜的书籍,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所以现在提到的易经基本上都是在阐述周易的。《归藏易》早于《周易》,1993年3月,湖北江陵县县荆州镇郢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大批秦代竹简《归藏》。秦简《归藏》的出土可谓石破天惊,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它为揭开“《归藏》是否早于《周易》”这一易学千古悬案提供了全新的证据。《归藏》是早于《周易》。因为《周易》的许多卦名都是来源于《归藏》,全同者多达23个,其中《周易》的许多以前不甚清楚的卦名,现在都可以用秦简《归藏》来印证。秦简《归藏》卦名命义原始直观,而且有些内容并不如周易合理,有些内容的安排可以说非常混乱.而《周易》相应之卦名则显然已较秦简《归藏》抽象高深,而且对事物的类象更加准确.正是后出转精之证。但《归藏》的思想较周易好理解也更加直观,便于初学者掌握.归藏中每一卦皆有具体的卦象,而周易中每一卦只有卦词,可见归藏重视的象,周易重视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没有原本,所以如果学易还是要买周易或易经,但由于周易或易经中的爻词过于抽象,建议先看看归藏易好的杜撰本.因为归藏易要浅显,毕竟它起源的早,就如basic比C++好学一样.
首先,《周易》不等于〈易经 〉,周易与另外两部书《连山易》《归藏易》合称易经。(另外两本书已经遗失,找不到全本)
也就是《周易》与另外两部书《连山易》《归藏易》是易经的一部分。
《连山易》《归藏易》这两本书除却不完整外,还因为很多历史学家不认可这两本书,因为很多人认为它们是刘歆伪造,不过还是在考证中。
《易经》原本的话,就是国宝了,没人可以私自拥有的,呵呵。不过普通的印刷版,出版社出版的,书店都有卖的。因为很少有人不用注释看懂,所以就没有你所说的原文的。
《连山易》《归藏易》,如果你不是想进行学术考究,我建议你就别看了。
《易经》全书在http://www.tcm888.com/kecheng/2008/0325/article_1287.html
“易”算卦的书,夏商周都有自己的“易”。夏称“夏易”又名“连山”;商称“商易”又名“归藏”;周称“周易”,因曾被孔子校订修改过,故又称“易经”。
前两本书早在孔子时代就已遗失,只有些残简。现存的二书大都是两晋时期伪造的。
读易经,建议先读孔子的“易传”
凑点热闹:中国古代儒家把学术归纳为十三种经书,称作十三经,易是其一,所以叫易经,它是十三经之首。严格地说,易经不应当理解为具体的书名。具体书名应该是《连山》,《归藏》,《周易》。它们之间是传承发展的关系。据记载,周文王在古易的基础上演绎成64卦,每卦下面注上卦辞;后来周公又在每卦下面系上系辞,到此,《周易》基本成型。再后来,孔子韦篇三绝,给周易作了注释十篇,后人称它十翼,这十翼又称为易传,它和原来的周易合璧,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定型《周易》。从此再没有人敢对它增删。不过,从此又注家百出,传抄衍蔓,后人各有所珍,到我们这一代,大家所见版本难免有些不同矣。《易经》文字古奥,比较难懂,毕生钻研他也未必敢以泰斗自居,你要精通它,唯有广征博览,难觅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