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代:
孙坚,生五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二、第二代:
1、孙策,生孙绍。
2、孙权,生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3、孙翊,生孙松。
4、孙匡,生孙泰。
5、孙朗无子。
三、第三代:
1、孙绍,生孙奉。
2、孙登,生孙璠、孙英、孙希。
3、孙虑,无子。
4、孙和,生孙皓、孙德、孙谦、孙俊。
5、孙霸,生孙基、孙壹。
6、孙奋,无子。
7、孙休,生孙𩅦、孙𩃙、孙壾、孙𠅨。
8、孙亮,无子。
9、孙松,无子。
10、孙泰,生孙秀。
扩展资料:
人物资料:
1、孙坚
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2、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3、孙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吴皇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后还居建业。
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使吴国昌盛。孙权看到奏章后悲伤不已,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4、孙绍
孙绍(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子,吴大帝孙权之侄。封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其子孙奉继嗣。
5、孙亮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建兴元年(252年),十岁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奉
祖先:孙武、孙膑
父:孙坚(155—192)
母:吴氏(吴夫人,?—202)
继母:某氏(孙朗之母)
叔父:孙静
嫡兄弟:孙策、孙翊、孙匡
庶兄弟:孙朗
堂兄弟:孙瑜、孙皎、孙奂、孙暠、孙谦
妹:孙夫人(尚香)
嫔妃:谢氏、徐氏(养孙登)、步氏(生孙鲁班、孙鲁育,皆女)、王氏(生孙和)、王氏(生孙休)、潘皇后(生孙亮)
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女:孙鲁班、孙氏、孙鲁育
孙:孙皓、孙德、孙希、孙璠、孙英、孙基、孙壹
侄辈:孙绰、孙超、孙恭
侄孙:孙峻、孙綝
孙坚(孙策 孙权 孙翊 孙匡)孙权(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孙和(孙皓、孙德、孙谦、孙俊) 当皇帝的顺序是 孙权 孙亮 孙休 孙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