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多用“明月”而少用“圆月”的原因:
1 “明月”中的“明”是明亮纯洁的意思,诗句用“明月”可以烘托一种朦胧的意境。
2 “圆月”的“圆”过于俗气,在诗句中用“圆”别人一定会说你很俗的。《红楼梦》里评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有提到“圆”过于俗气。
3 月很少圆,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般在中秋节才能看到“圆月”。
用明月形容月亮给人以传神的感觉,而圆月则显得过于苍白。
所以一般会用月圆,如月圆月缺,花好月圆。
以上是我的个人认为。
因为只要月亮出来肯定是明亮的,而只有十五月亮是圆月。
显然明月比圆月出现的次数要多的多。
也不是很少,只是4言多于汉,晋时及前,5.7言于朗朗上口便于朗诵,写的就多些,如曹操,陶渊明,都较于4字多些,苏轼,王安石,李白就多于5言及其上了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