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项羽天生就有王者之气,而且拥有绝对的自信,秦始皇在他眼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着大王性格。
刘邦:刘邦毕竟上了年纪行为举止就稳当了很多,虽对奢华上层社会有着渴望,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中有着怎样的目标已经非常的明确了。
拓展资料:
1、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刘邦
百度百科 项羽
刘邦与项羽都是见过秦始皇出巡的场面。项羽当即对叔父梁言:“彼必可取而代也。”而刘邦则长叹:“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强调自己与他人作比较,而刘邦则是感叹自己应也有如此建业。此是两人视野广狭之分。(这句引《秦汉一统山河》)
人性格也有很大分别,刘邦生性洒脱,貌如长者,善于广纳博众。项羽一喝,人马辟易,不怒自思。项羽个性,韩信曾有过一番评论:项羽发怒的时候,“千人皆废”,但他不能用人,这只是匹夫之勇;项羽又有另一面,有时待人很恭敬慈爱,说话温和,“言语呕呕”,有时还很有同情心,给疾病的人分饮食,但是对有功应封的人却又拿不定主意,这只是妇人之仁,这段话收录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而没有写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明司马迁认为这段话更能能表现韩信的性格,这段话虽不可尽以为信,但还是归纳出项羽“感性大千理性”的特性,项羽是有些优柔寡断的,与几次绝好除去刘邦的机会失之交臂,最典型的例子当数“鸿门寡”上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刘邦此人善于把握机会,并能随机应变,识时务者为俊杰。
希望对你有帮助:项羽 土大王性格,也就想做一皇帝的主,如果做了皇帝也就没了什么目标;刘邦,对奢华上层社会的渴望,人之欲望大;权利欲望大
刘邦PK项羽,恩,都很厉害的
说话有时也要从年龄来看,刘邦是太息,一种叹息的语气,因为他跟秦始皇算同龄人,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但秦始皇被困邯郸为质,为奴艰辛受苦、打定扫六合的抱负时;刘邦却仗着老爹是楚国丰邑的大地主,不事生产,到处调戏妇女,被跟弟弟刘交一块儿重金送去荀子再传弟子处读书深造;他也读不进去,浪费了大笔学费,辍学跑去赵国投奔信陵君做门客去了。信陵君死,刘邦只好投靠在外黄的张耳处;后来秦国攻魏,刘邦逃回丰邑,刘家时已因战乱,产业受损、家道中落,碰上项燕在征兵抗秦,交不起钱,就把刘邦不器子送去参军。结果秦楚战争最终以项燕惨死、楚国灭亡而终结,刘邦败后成了散兵游勇,四处淫掠偷盗为祸乡间;直到多年后回到故里,他爸卖了张当地旧缙绅的老脸,给他走关系洗白,谋了个亭长(派出所长)的公务员差事。到后来押解刑徒上咸阳时,见到秦始皇出警的车驾依仗,发觉秦皇竟然跟自己年岁相仿,但一个是总揽贤才、统一全国,雄心勃勃充满目标,预谋改天换地、功盖寰宇的不世帝王。一个是得过且过,一把年纪混的不咋地,走在咸阳街头像个乡巴佬的寒酸亭长。你说是什么样的心情?充满羡慕、景仰和对自己的无奈~
汉高祖是大器晚成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