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鹿鼎记》表达了作者想要实现民族统一的思想。
金庸就用《鹿鼎记》写出了一个太平盛世,太平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官场腐败,一样的到处杀人,到处充满了不公正、不公平。第二,这部小说另一方面又是很浪漫的。
主人公韦小宝走遍大江南北,从扬州妓院走到北京,走到神龙岛,走到云南,走到吴三桂那里,甚至还走到了俄罗斯,策动了俄罗斯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变,还参加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韦小宝影响了中国的历史,韦小宝居然成了民族英雄。而且根据韦小宝的性格,《尼布楚条约》和雅克萨之战只有他这样的人能够取得成功。
当时非常蛮横无理的俄罗斯强盗只有韦小宝这种同样蛮横无理的人才能够对付, 用无赖的手法对付无赖,这也是很辩证的。这部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而且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扩展资料:
《鹿鼎记》创作背景:
《鹿鼎记》这部小说从1969年10月连载到1972年9月,连载时间长达两年零十一个月,仍然连载在金庸主办的《明报》上。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该书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
因此,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和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金庸在这部小说中,仍然深深关心着政治。
《鹿鼎记》作者简介: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六)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后并入华东政法大学),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创作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鼎记 (金庸长篇武侠小说)
这是一部以清朝为背景的古装无厘头搞笑动作电影。
《笑傲江湖》之后,金庸创作了《鹿鼎记》。《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鹿鼎记》之后,饮宴闲谈之间,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问金庸:“你为什么不写了?”
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总不厌冒昧,抢着回答:“因为他写不出来了!”如是数十次之后,金庸也感叹:“真的写不出来了!”任何事物,皆有一个尽头,理论上来说,甚至宇宙也有尽头。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到了尽头,再想前进,实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再写出来,还是在尽头边徘徊,何如不写?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之后,就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大抵以后也不会再写了。所以,《鹿鼎记》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先引进金庸小说中的话,见于《神雕侠侣》。杨过在独孤求败的故居之中,所发现的留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紫薇软剑,三十岁以前所用。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以前持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独孤求败的留言,写的是武功渐进之道,也是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金庸以前的作品,是凌厉刚猛之剑,是软剑,是重剑,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虽然已足以横行天下,但到了《鹿鼎记》,才是真正到达“无剑胜有剑”的境地。只要有剑,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绽。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已一再强调这一点说的虽然是武学上的道理,但也是任何艺术创作上的道理。这番道理,是“独孤九式”中的要旨--“独孤”,金庸在小说创作上没有敌手,想来心里很寂寞没有了“敌强我欲强”的刺激,如果有,在《鹿鼎记》之后,可以有另一个高峰出现。《鹿鼎记》已经完全是“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鹿鼎记》甚至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所有武侠小说,全写英雄,但《鹿鼎记》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样,和普天下人一样。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个从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过程,但是,《鹿鼎记》的主角却一直不会武功。
金庸在创作《鹿鼎记》之初,可能还未曾准备这样写,韦小宝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际遇,只要笔锋一转,就可以是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但金庸终于进入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韦小宝只学会了一门逃跑的功夫,一直不会武功,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种道德规范来衡量,只有《鹿鼎记》的主角不是,是一个普通人,经不起道德标准的秤衡。但是谁也不能责怪他。谁要责怪他,请先用道德规范秤衡自己。耶稣基督曾说:你们之间谁没有罪的,就可以拿石头掷他!
《鹿鼎记》中,金庸将虚构和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历史在金庸的笔下,要圆就圆,要方就方,随心所欲,无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经叙述史实,也可以随便开历史玩笑可以史实俱在,不容置辩;也可以子虚乌有,纯属游戏。《鹿鼎记》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会做,不能做,而韦小宝都做了,无所顾忌,不以为错,所以他成功了。从撒石灰迷人眼,遭茅十八痛打开始,韦小宝没有认过错,他坚决照他自己认为该做的去做。这是金庸在《鹿鼎记》中表现的新观念,突破了一切清规戒律,将人性彻底解放,个体得到了肯定。甚至在男女关系的观念上,也释放得彻底之极,韦小宝一共娶了七个妻子之多。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反书”。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鹿鼎记》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书”。“神龙教”是“星宿派”的进一步,是“朝阳神教”的进一步。影子是中国大陆当时的政局,隐喻文学到这一地步,已是登峰造极。《鹿鼎记》开尽了历史的玩笑,但绝不胡闹。康熙大帝在《鹿鼎记》中突出了这个中国历史上三个最英明的君主之一(柏杨《中国人史纲》中的结论),在书中可见他的英明之处。康熙在书中,是一个上上人物。韦小宝什么事都干,唯独出卖朋友不干。但结果,他不免被朋友出卖,真是调侃世情之极。若说《鹿鼎记》不是武侠小说,它又是武侠小说,从洪教主所创的“英雄三招”,就开武侠小说中未有之奇。《鹿鼎记》中的败笔是刀枪不入的背心和削铁如泥的匕首,但又少它不得。《鹿鼎记》中有各种各样的赌,参赌者有输有赢。
美刀王下的赌注是他的一生,赌的是莫名其妙的恋情,是胜是负,竟不可知。吴六奇输得最不明不白。吴三桂在长期苦战后输个精光。康熙坐庄,结果各家皆输,庄家独赢。
陈永华跟人下注,赢了轮不到他,注定要输。洪教主专落一门,结果连老婆都输掉。
韦小宝做帮庄,又见好就收,自然也是大赢家。阿珂、双儿、洪夫人、曾柔、小郡主替帮庄收筹码,吃红钱,自然也各有所获。吴应熊输得最惨。冯锡范不肯认输,死磨到底,输得最不堪。茅十八一上来就输完。俄国人想出诈术,结果幸保首领而归,未曾输清。
陈圆圆只在一旁观赌。九难也在旁观赌,她已无可落注,早已输光。桑结喇嘛输了手指。俄国苏菲亚公主是赢家,赢了人,赢了权力。李自成赌品最差。韦小宝的赌品最好。
康熙赌品最大方。《鹿鼎记》在金庸作品之中,排名第一
纵观金庸的武侠创作历程,从最初的陈家洛到侠之大者郭靖,这是金庸在中国传统侠义上的升级,侠的观念愈来愈明确,侠的味道愈来愈浓厚,这是金庸在侠义的认识上的渐进,直到在《射雕英雄传》中创造出了侠的顶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然而从此以后,金庸笔下的主人公“侠性渐晓,邪性见长”。杨过虽与郭靖殊途同归,却不免带有几分邪气,最终的归隐也说明他与郭靖不同的人生理想。从此,金庸结束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儒家大侠的形象,而更着重于个人的人生,性格,将人物刻画的笔墨转移到人性上面来。之后我们看到,张无忌和狄云都不是传统意义的侠,令狐冲也更注重人性的自由而不是除暴安良。从大侠到小侠到无侠,金庸最终在压轴作中写出了反侠,韦小宝。
韦小宝的反侠,首先是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下的特殊性格所引起的,妓院和皇宫共同的生存法则使得韦小宝如鱼得水,进退自如。尽管他不符合 传统意义侠的形象,但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打动观众。金庸把近乎神人般的侠客从天下狠狠的摔下地面,他们的信仰和理想,他们的绝世武功,在韦小宝的生存法则面前变得一无是处。无论是愚忠的陈近南,还是鲁莽的归心树,或是奸诈的冯锡范,都在韦小宝的吹牛拍马,卑鄙无耻面前败下阵来。反清复明失败了,金庸看到了侠客的局限,“为国为民”对于侠客而言终究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而已,空有一身绝世武艺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的侠客注定不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他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令人倾佩,而他们自身的力量在整个社会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其不自量力又令人惋惜,这就好似侠客的局限。
韦小宝颠覆了传统的侠客,但不是颠覆了传统,传统的忠孝节义对韦小宝的影响非常大,使得他每每在关键关头做出“侠客”的行为。韦小宝不是侠客,但真正的侠客想做到的,韦小宝却做到了。金庸说过“武侠小说通常是反正统,而不是反传统”。
同时,金庸并没有对传统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理想彻底死心,他看到了江湖侠客的局限,因此他终结了陈近南,然而他又塑造了康熙这一真正侠客的形象,有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干的君主,最终完成了数千年来江湖侠客的梦。可是这样的一个君主治理下的盛世,陈近南却要反对它,推翻它,企图回到那个民不聊生的大明王朝,江湖就这样在金庸的笔下不堪一击,也让我们看到了所谓江湖,所谓侠客的本质。
中世纪统治西方数百年的骑士小说,最终由塞万提斯终结。而金庸塑造的一个完美的武侠梦,最终由金庸自己终结。可惜的是,《鹿鼎记》人不够完美,因为它的叙述方式仍是武侠,仍然没有脱离武侠的束缚,这恐怕也是金庸的局限了。
不了解,应该是表示现实中的情景。还有一些佛教的思想。并且还想表达现实中武功不是万能的,通过韦小宝的圆滑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一种看法。那时候金庸已经老了,文笔和思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应该有以下思想吧:
①武功高不如智慧
②及时行乐,珍惜人生
③忠义不能两全
④别在乎太多东西
金庸先生在之前的作品中往往夹带了很多理想主义的内容。后来在社会上混的久了就会发现太多的问题用仁义道德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陈近南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一生光明磊落,武艺超群,地位崇高受天下英雄敬仰又如何?他想要做的事情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
反倒是韦小宝,一个无赖,武功平平,出身低微,一肚子小心机,这样的人却有能力也有条件轻易的做到陈近南要做到的事情。
人生真的很奇怪,有很多事情用光明磊落的方式是无法做到的。比如天地会和沐王府那些人,一个比一个率直磊落,最后也还是一事无成。但一味的用小心机小手段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看韦小宝就知道了。金庸先生曾经说过他当时想让韦小宝在《鹿鼎记》中的结局惨一点,最后因为读者的原因并没有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