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同一种鱼,理由如下:
首先属于不同科属。青占鱼又属鲭科、鲐属;秋刀鱼是颌针鱼目,竹刀鱼科。
青占鱼体粗壮微扁,秋刀鱼体型细圆,棒状。看背鳍青占鱼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秋刀鱼背鳍后有5-6个小鳍。
青占鱼多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可分为两个地方种群:一在日本海,一在黄海和东海,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秋刀鱼分布于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海、阿拉斯加、白令海、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等海域。生活的水温为15摄氏度到18摄氏度。
扩展资料
青占鱼相比于秋刀鱼,处理不当容易中毒。
国内外的学者曾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大多数认为:引起中毒的原因是青皮红肉鱼含有的组胺所致。当鱼体变质或鲜度较差时,细菌大量繁殖,尤其是摩尔根变型杆菌,可使鱼体内组胺酸脱羧基而形成组胺。
也有人认为:由于鱼体本身的自溶作用不断加深使其变质,产生大量的腐败胺,分解后形成组胺,特别是青占鱼属大洋洄游性鱼类,体内酶的活性强,为适应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故组胺含量也就较白肉鱼类为多。另外,还有人认为,引起中毒的原因是其他有毒物质与组胺的共同作用所致。
为了防止食用青占鱼中毒,一方面要加强鱼的保鲜,尽量食用鲜度较好的鱼。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鱼;另一方面要在烹制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或避免中毒现象发生。
在烹制青占鱼时,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雪里蕻、山楂、绿豆、小白菜等一起炖煮30分钟以上,即可将大部分组胺解除。如果在烹制前做一番简单的预热处理,即用10%的盐和5%的醋混合水溶液把鱼在锅中氽15分钟左右,将大部分组胺破坏,然后再进行烹调就更保险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占鱼
秋刀鱼和青占鱼并不是同一种鱼,它们之间有着以下三大根本区别:
一、所属科目不同
青占鱼又叫鲭鱼,属鲭科、鲐属;秋刀鱼是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唯一一种,也是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
二、形态不同
青占鱼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
秋刀鱼体延长而纤细,侧扁。头较长,背面平坦,中央有微弱棱线。口前位,前部平直,后部微斜裂。两颚向前延伸短喙状,下颚较上颚突出。齿细小,两颌各1行,前部较集中,后部少或无。鳃耙细长,无假鳃。胸鳍小,截形。背鳍与臀鳍位于身体之后方。体长可达35厘米。
三、分布不同
青占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北可达鄂霍次克海。可分为两个地方种群:一在日本海,一在黄海和东海,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秋刀鱼分布于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海、阿拉斯加、白令海、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等海域。北纬67度-18度,东经137度-西经108度,喜欢的水温是摄氏15-18度。中国主要分布在黄海和山东东岸。
扩展资料
辨别青占鱼和秋刀鱼 关键要靠“四看”
一、看体形
青占鱼体粗壮微扁;秋刀鱼体型细圆,棒状。
二、看背鳍
青占鱼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秋刀鱼背鳍后有5-6个小鳍。
三、看颜色
青占鱼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秋刀鱼体背部深蓝色,腹部银从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
四、看牙齿
青占鱼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跨骨有牙;秋刀鱼两颚向前延伸短喙状,下颚较上颚突出,牙细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占鱼 百度百科-秋刀鱼
两者不是同一种鱼。
1、所属科目不同:青占鱼属鲭科,鲐属。秋刀鱼是 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唯一一种,也是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
2、形态不同:青占鱼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秋刀鱼体延长而纤细,侧扁。头较长,背面平坦,中央有微弱棱线
3、分布不同:青占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北可达鄂霍次克海。秋刀鱼分布于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海、阿拉斯加、白令海、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等海域。
扩展资料:
一、秋刀鱼
秋刀鱼是 颌针鱼目,竹刀鱼科,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其学名Cololabis saira 取自日本纪伊半岛当地对此鱼种的名称,其中saira系俄语(сайра)。中文与日文的汉字都是 '秋刀鱼' 可能是源自于其体型脩长如刀,同时生产季节在秋天的缘故。
秋刀鱼在部分东亚地区的食物料理是种很常见的鱼种。体型细圆,棒状;背鳍后有5-6个小鳍,臀鳍后有6-7个游离小鳍;两颇多突起,但不呈长缘状,牙细弱;体背部深蓝色,腹部银白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
二、青占鱼
青占鱼属鲭科,鲐属。为海洋洄游性上层鱼类,游泳力强,速度大。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均产之。主要有海洋岛、连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一般春汛为4~7月份;秋汛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刀鱼 百度百科-青占鱼
秋刀鱼和青占鱼不是同一种鱼
1、秋刀鱼.
秋刀鱼是 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唯一一种,也是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中文与日文的汉字都是 '秋刀鱼' 可能是源自于其体型脩长如刀,同时生产季节在秋天的缘故。秋刀鱼在部分东亚地区的食物料理是种很常见的鱼种。体型细圆,棒状;背鳍后有5-6个小鳍,臀鳍后有6-7个游离小鳍;两颇多突起,但不呈长缘状,牙细弱;体背部深蓝色,腹部银白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
2、青占鱼
属鲭科,鲐属。为海洋洄游性上层鱼类,游泳力强,速度大。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均产之。主要有海洋岛、连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一般春汛为4~7月份;秋汛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
不是 秋刀鱼是 颌针鱼目 竹刀鱼科秋刀鱼科的唯一一种。其学名 Cololabis saira 取自日本纪伊半岛当地对此鱼种的名称,其中saira系俄语(сайра)。中文与日文的汉字都是 '秋刀鱼' 可能是源自于其体型脩长如刀,同时生产季节在秋天的缘故。秋刀鱼在部分东亚地区的食物料理是种很常见的鱼种。体型细圆,棒状;背鳍后有5-6个小鳍,臀鳍后有6-7个小鳍;两颇多突起,但不呈长缘状,牙细弱;体背部深蓝色,腹部银从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
青占鱼 体除头部均被细鳞。无票。两颌牙细小,犁骨和腭骨亦具细齿。腹鳍间突2个,甚小。鳃耙21~23个。
暖水性大洋洄鱼类。体长一般430~670毫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游泳迅速。每年春、夏季结群自处洋游向近海进行生殖。
为远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只见于南海。
别名:马交、巴鱼、燕鲅鱼、尖头马加、蓝点鲅、马鲛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