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明君,崇祯简介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朱常洛与其兄长朱由校在位时间均短,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此时明帝国因为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
十六岁登基的崇祯竭尽全力,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无耻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用尽心力去挽救天下和百姓,最终以身殉社稷。用自己的生命为大明社稷殉葬。他热爱百姓,在最后关头分秒必争的紧急时刻,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仍然要他弃地不要弃民。遗书中写着“勿伤朕百姓一人”,这是他一生对百姓的心声。
崇祯年表:
1611年:崇祯出生,他的生日在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因此也有人误为1610年。实际上按照阳历,已经是1611年。
1614年:崇祯的母亲去世。
1620年:父亲病逝
1622年:被封为信王
1627年:兄长天启帝病逝,即位为帝。
1628年: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1629年:三月,定立魏党“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惩处。
五月,以徐光启主持用“西法”修定历书,至崇祯8年修成《崇祯历书》137卷。
1630年:春,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农民军剿抚并用,部分农民军流动至山西。
十二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
1631年:正月,赈济陕西灾民,定议对农民军实行以抚为主的政策。
1633年:农民军大批度过黄河,进入河南地区。
1634年:正月,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主持围剿河南、陕西等处农民军。
1635年:正月,农民军克凤阳,掘皇陵。明廷调集各省精兵7万余在中原进行会剿。
八月,以卢象升为总理,与洪承畴分责东南、西北的剿除农民军战事。
十月,下诏罪己。
1636年:秋,张献忠、罗汝才部进入四川,攻克大批州、县。
1641年: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
1642年:新年,揖拜阁臣,再图振兴。
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继破,洪承畴被俘,降清。
五月,李自成部三围开封。
七月,皇贵妃田氏病故。
1644年:自尽殉国。
是个明君,崇祯简介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朱常洛与其兄长朱由校在位时间均短,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此时明帝国因为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
十六岁登基的崇祯竭尽全力,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无耻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用尽心力去挽救天下和百姓,最终以身殉社稷。用自己的生命为大明社稷殉葬。他热爱百姓,在最后关头分秒必争的紧急时刻,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仍然要他弃地不要弃民。遗书中写着“勿伤朕百姓一人”,这是他一生对百姓的心声。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个),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内忧外患,无力回天。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为社稷百姓而死,终年35岁,在位17年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不是骄奢淫逸,就是腐化堕落,所以他们的灭亡也没有值得同情,甚至感觉大快人心。惟独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桢,一提起来就让人感觉痛心,每每读到有关他的史书及故事时,都让我为其掬一把同情泪,感觉更有悲剧性。有时还想明朝在他的父亲和哥的万历、天启年间灭亡就好了,他也不值得背这么大的一个历史包袱。崇桢皇帝的所作所为不但在明朝算是一个好皇帝,就是在历代的封建君主中也算是一个佼佼者,他的勤政爱民可以和唐太宗相媲美。据史书记载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刚登基一年多,就智杀魏忠贤及其党羽,也足以证明其有胆有识,谋略非常,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在其在位17年间,下过四次“罪己诏”,“撤乐”、“减膳”,言词诚恳,确实一副亲民形象。做为一个封建帝王,确实不易,也绝不是做做秀而已,这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但就是这样一个好皇帝,最终却落了一个亡国之君的下场,其中的教训值得人深思。
其实崇祯是个很有抱负的皇帝 但是当时的明朝已经苟延残喘 崇祯虽一心救国 但已无回天之力
无法下定论,因为客观因素太多,当时已至明末,各种社会问题聚集,统治集团内的矛盾也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所以,仅凭他一人之力,已无法扭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