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的教义是什么?

2024-12-26 13:48: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儒教的教义是仁。

儒教发源自尧舜禹的五教。尧舜即注重“敬敷五教”。“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5]“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6]五教即五礼,全是家庭之礼。其中"五教" ,就是处理人际道德关系的五种基本规范,即孟子所解释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尧舜禹的臣子皋陶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尚书·皋陶谟》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因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教即是儒教。“
汉朝孝武皇帝时定为中国官方统治思想,尊六经立学宫,重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礼仪制度的建设,被称为经学,或者汉学,此后成为中国的正统。唐朝制定了《开元礼》成为后代礼仪制度的模范,其中对于如何祭天、祭祖,如何祭孔,都做了详细的、具有法典意义的规定。
南朝朱熹创建理学,尊四书、重视培养内心虔诚的“孔孟之道”。朱熹的儒教思想体系从天地万物说起,从格物致知入手,落实于人伦日用,道德修养,归结为求仁,成贤成圣。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同时也是他的施政方针。他用毕生精力注释的《四书集注》,成为宋代以后官方培养人才的标准教科书。理学以及心学又被称为宋学。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止读经,儒教失去了官方思想的地位。民国早年还曾有“打倒孔家店”的运动,到国民政府时期,又重新尊孔,把孔子祭祀列为国家祭祀。中国大陆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儒教重新逐渐得到重视。儒教至今对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依然有很重大的影响。儒教也是古代韩国和越南的官方正统思想,现在儒教对韩国、越南以及日本一些人的思想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回答2:

儒教的教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敬天思想;
(2)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是儒教的教义之一。
(3)天命观:现代人的儒教,敬天,更要人和,对天尊重,也应该对人性关怀。儒教的礼和人性观,是人性的根本,所以心莫若和。中国文明有和谐性,天命地利人和是辩证合一的。
(4)合于天理:宋代理学尊四书为孔门至精之文,是儒教“合于天理”的一种修行方法。
(5)德行:《孝经》:“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6)生死观:儒教坚信一个人若成就了绝对的善,那个人就永远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会再有死亡。

(7)政事:儒教强调“先王之道”,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尊王攘夷。

回答3:

儒教的主旨是“圣人神道设教”,其基本信仰是“仁”,即人人友爱。「礼」是实现「仁」的基本途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29]「先儒有言,礼之始也则自天子出,礼之终也则与民由之。与民由之然后礼达而分定,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则必有以为之教者,然教必以祭祀为主者,以神道设之使民知畏敬故也。由是观之,则圣人制为祭祀之礼者非但以致吾之诚、报神之德而已也,而实因之以设民之教,使咸安其分,尽其职以报乎上焉。」[30]敬天,奉祖,孝亲,忠信,仁义,崇礼,性善,弘毅,见贤思齐。概括而言就是“三纲八目”:   “三纲”:1)明明德 2)亲民 3)止于至善 。 儒教“八目”: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治国 8)平天下   “三达德”:智、仁、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回答4: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内容就是一群人对人生某些根本问题及相应对策持有相同的观念,并用这些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群人就是宗教信徒,他们组成的团体是宗教组织,他们所持的观念是宗教教义,而宗教教义则是一个宗教的核心要素。

  人在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渡过短短数十个春秋,尝尽人间的悲欢冷暖,然后在痛苦恐惧中死去。这一普遍的过程显得毫无意义。任何一个成熟宗教的教义都要对这一过程作出令信徒信服的解释,以使人生变得有意义,使信徒的精神得到慰藉。
  印度教的灵魂转世说通过无限延长寿命,使人的眼前存在变成一条无穷长链上的小小一环,因而死苦都显得十分短暂,微不足道。
  佛教教义告诉信徒,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因而使他们觉得尘世的忧虑和苦难无关紧要。
  基督教教义则给人们指出了到天国中永得拯救的希望,以补偿他们在人间经受的折磨。
  道教为人指出了一条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幸福之路。
  而儒教教义是什么呢?除了使人颓废堕落的命定论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