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说说你对诸葛亮重要精神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

2025-01-06 02:49: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觉得是一种信念。
蜀汉集团在丢失荆州以后,隆重对策失去了成功的条件,基本上是在以一州之地对抗
。当时蜀汉内部也有很多反对北伐的声音,但是诸葛亮仍然去做了。为什么?

》里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上两条材料说明,诸葛亮感于刘备的
,决心要把刘备未竟的事业完成到底!
那他们的事业又是什么?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汉继承汉朝的正统(当然到底是不是正统大家自己有自己的看法),如果
,不去做“复兴汉室,还于旧都”的事业,是说不过去的。
可是这个事业当时的确不现实,采取守势可能蜀汉的命数更长一些,这个看法被很多人接受,可是诸葛亮依然北伐。这个和他个人有关系。
诸葛亮是个
,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不看重富贵。死后只有“桑八百亩,薄田十五顷”。他是个工作狂,50军棍的事都要亲自过问,他的内政清明,严惩贪腐,以上都说明诸葛亮是个

,执着,宁愿为理想走到生命的尽头。正如李敖评价诸葛亮:“孔明心肠热”。

”我想正是孔明理想主义人格的写照,死在自己的事业上,哪怕机会渺茫,也不可惜。

回答2: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回答3:

敬业精神

但是,联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这多可能是一种无奈.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不明白以蜀地的潜力,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他所辅佐的刘备心中的和他自己心中的续汉大业.

另外,这句话只能用于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否则就是钻牛角尖,是不可取的.比如,国家被侵略了,你就要奋起反抗,无论是否可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根本就已经无法适应了现在的经济发展,你还套用这句话的话,这就是钻牛角尖了.不过,依然需要你经过努力去改变,只是不需要上升到诸葛亮那样的高度.

题外话,说诸葛亮这样做是大忠于刘备.这样说不确切,有被历代历史书欺骗的嫌疑.历代的统治者,当然希望这样的忠臣多多益善了,所以就把诸葛亮刻画成为了这样的人.但是可想而知,诸葛亮选择刘备,根本出发点应该是认可了刘备,与刘备拥有同样的理念,甚至信仰.延续汉朝,恐怕这是诸葛亮自己的选择,所以说,应该说诸葛亮忠于了自己的理念.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外在的表现,同样显示出了他对刘备的忠诚.

回答4:

蜀国后期,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心中也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受政治影响明知无法完成先帝统一大业遗愿,但也无回天之力只能殚精竭力战死沙场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回答5:

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尽忠尽义,万事以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