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洌 洌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答案】
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
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
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
15.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
小石潭记 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6题。�24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浣花溪记》 钟惺�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水犹清冽� � �
(2) 佁然��不动� �
(3)悄怆幽邃�� � �4�西�折纤秀长曲�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4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一首诗�4分� 5.甲文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游鱼的静态和动态�侧面衬托出潭水之清�历来是受人赞赏的妙笔。一些高明的画家也善于运用这种侧面衬托的手法。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4分� “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难画�不妨在山泉中画几只活泼的蝌蚪�“踏花归来马蹄香”� �不妨在马蹄边画几只蹁跹的蝴蝶�“野渡无人舟自横”�“无人”难画� 。
6.班上举行“为小石谭设计景点”的设计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设计�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也来为小石谭设计一个景点。�4分� 示例�我设计的景点是“竹径幽路”——依山势地形�蜿蜒前行。路宽约1米�两旁翠竹摇曳�沁人心脾的是翠竹清香�耳边还不时传来婉转、悠扬的鸟鸣声。 参考答案� 1�(4分)�1�凉 (2)呆呆的样子。 (3)忧伤的样子。 ⑷向西(各占1分) 2�(4分)(1)阳光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4�杜甫。诗歌�略� 5. “花香”难画 不妨在船板上画几只嬉戏的麻雀。 6.示例1�我设计的景点是“石潭观鱼”——沿着小石谭四周�围着一圈木制栏杆�依栏而望�潭水清澈见底。谭中�百来条红鲤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树木倒映潭底�和鱼影交织在一起�形成“鱼在岸上游”的奇观。示例2�我设计的景点是“望溪亭”——一座木制的四角凉亭�依山傍水而建�上盖茅草。亭中设有几张木凳、竹椅。凭栏远眺�山坡上“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一条小溪逶迤而下�潺潺水声�“如鸣佩环”�令人陶醉。 乙文�钟惺�明�《浣花溪记》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