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桥北的建设怎么样?能不能赶上新城区?

2025-01-01 12:16: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桥北如何也新城?

  小边是红山区区直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今年秋天家搬到了新城区,他的单位是年初迁到桥北的,所以小边的上班、下班基本在等车、挤车、坐车、倒车中完成。因连接红山区与松山区的银河大桥限高,公交车不通,新修的友谊大桥正建设中,他只能辗转到老城区,换乘201路公交车,走清河大桥到桥北。而这一路像小边一样每天挤在蜂拥的公交车上的人们不在少数,他们准时地挤在上下班的时间,这说明,他们并不住桥北,桥北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场所,而场所不等于居所。
  这个上班下班的问题,对于普通群众来讲只意味着方便不方便,但在红山区领导的思虑中可就具有沉甸甸的重量了。桥北是万不能建得像红山区的郊区的,它的目标是10年之前在松山区的一隅崛起的赤峰新城区,桥北最终要打造形成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行政休闲中心,届时红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逐步转移到桥北来。
  一、新城区的新
  新城区是赤峰市按照“西移北扩”的发展思路,拉大城市框架,以期将赤峰建设成为一座智能化、信息化、舒适化、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正式启动于2003年,其中城市建设历经5年,而城市完善则花费了近10年。由于新城区的建设,现赤峰市中心城区的面积由10年前的43平方公里扩大到7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0年前的48万人上升到84万人,全市城镇化率由22%上升到44.7%。
  新城区行政板块以市政府为中心沿玉龙大街伸展,商业餐饮板块集中于国际会展中心、冠东百货、上海城区域及海贝尔游乐园区域,文化板块分散于赤峰学院、体育中心及纺织学院、红旗中学、蒙中和赤峰二中等区域。居民住宅以玉龙大街为分界线,北部集中于王府一期二期、锦绣花园等小区,南部集中于皇家帝苑、水榭花都、富河国际以及近年建设的八块地等小区。各板块分工明显,布局合理。
  新城区位于赤峰中心城区西南,毗邻喀喇沁旗,玉龙大街东通高速公路,西接长途汽车站,来往各地尤其北京更为便利。城区道路宽敞,绿化覆盖率高,更有半支箭河穿过,休闲居住更为舒适。正在建设的附属医院将于今年底交付使用,解决了人们看病不便的问题。
  新城区已不再是10多年前的“睡城”,它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购房首选,新城区的房价已超过老城区,列红山、松山之前。
  二、桥北组团的变
  桥北、桥北,这个桥最初应该是指抗战期间由日本人主持修建的老北大桥,当然后来英金河上陆续又建起多座新桥,桥北侧这块地方更是名符其实的桥北了。记得小时候,舅舅在轻工机械厂上班,三班倒上下班必经老北大桥,偶尔会遇劫道的,晚上过桥定三五一群,怀中还要揣入螺丝刀子以防不测,足见桥北的蛮荒。多年以后再入桥北,民房虽四处林立,给人的感觉却不整齐划一,这好像是由于多家单位自建家属院只管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结果。桥北好像也只有一条路,也不像是给桥北人修的,因为这条路通往北边的翁牛特旗,是赤峰人出门用的。桥北最近的曾用名是桥北镇,这之前叫桥北乡,属于老赤峰县,也就是市郊区即后来的松山区,现在则成立桥北办事处了。
  如今的桥北,当然高楼正四处拔起,看过规划知道:红山区桥北组团开始建设于2008年,规划总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8万人,由阴河、英金河、昭苏河三河环绕,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分期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道路13公里、管网25.2公里、商住开发116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的清河大桥已竣工通车,近1300户原棚户区居民入住回迁房。
  现桥北组团已成气候的有以中昊物流、恩志物流为圆心的物流园区,赤锡路两侧鳞次栉比的汽车4S店组成的汽贸园区及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及清河北路延伸出去的粮油市场和钢材市场。每日轰鸣的车轮与汽笛漫过桥北的土地与天空,显示出桥北逐渐升腾起的生机。
  住宅小区多在建设中,入住率高的以钓鱼台小区为主,金宇国际、荷风水岸、龙山鸿郡建成后,应该成为购房者重点追捧的对象。一职专已在今年秋季正式在桥北新校区开课了,玉龙初级中学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预计明年将投入使用。最为重要的,矗立在龙头山头的红山区行政中心大楼主体也完成过半,明年如果入住,将带动一批行政、企事业单位纷至桥北,届时桥北的面貌将进一步改观。
  三、移植记忆与千城不一面
  如果是经常出门的人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各地的城市似乎又掀起了新一轮“大跃进”,纷纷建新城,这些新城又都有共同点,即:用地规模大手笔、城市建设大而全、房地产业大开拓、全体动员大招商。且不说这里存在着的土地财政的因素,就建成的效果上看,楼房相拥高耸入云,道路条条宽如跑道,再挑几个繁华地段配建一二个大广场,似乎都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但恍惚中,人们却感觉这些新城都似曾相识,如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样。
  上海有句老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广州几年前也有句老话,“宁要河北(珠江以北)一张床,不要河南(珠江以南)一间房”。这两句话的背后,应该透露出新城们的建设不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导致人民群众生活不便的问题,更潜藏着老百姓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们对常年生活区域的依恋与不舍。谁没有这样的经历?进楼前与后,人与人物理距离近了,而心理距离却远了。
  赤峰新城区的成就与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得益于建设启动早,正处于全国房价大涨之前,开发成本、购房成本都较小。也因为赤峰市对比红山区融资能力、调配资源能力更强。经过10年的经营发展,新城区城市功能愈趋完善,环境愈趋优美,交通愈趋便利,而短短的二、三年才建设的桥北组团要很快地赶上新城区,更为不现实。桥北组团脱胎于红山物流园区,而园区在最初规划时显然保守了,影响了后来的整个组团的布局。这些短板绝不能回避。
  所以,桥北组团不能走新城区的路子,也走不了新城区的路子。但捷径是没有的,思路却要广泛。老百姓要的无非方便二字,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必须的配套设施都完备了,干啥都方便,加上房价再低些,哪有不来的道理?应该淡化新老城区的空间撕裂感,实现新旧城的融合,即移植旧城记忆,缩小人们的心理距离。老赤峰的物件及去处,应考虑过渡到桥北来:如公园、便民市场、剧院、门诊、对夹、油条等。当然有些东西政府是无法直接建起的,但政府可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或创造一种氛围。没见过饭店吗?店小人多,人越吃越多;换个地儿,店大人稀了,人就真得越来越稀了。我一向不反对街面上的拥挤,虽然从内心上讨厌拥挤。
  赤峰是个小城也是个老城,红山区作为中心城区体现着赤峰的风貌。在桥北组团的建设上,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将是决策者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博客链接:http://blog.163.com/maming0476@yeah/blog/static/1140127102012918111731307/

回答2:

第一,新城是行政中心,赤峰市政府,公检法各个单位都在新城
第二,新城发展10年,已经形成规模
桥北会发展,但是不可能超过新城

回答3:

要超过新城区 毕竟新城区是刚发展起来不到十年吧

回答4:

不是一样的定位 商业和经济生活 不一样的

回答5:

不可能超过新区
一个是市级 一个是区级